這位荊州名將,投降曹操後戰功赫赫卻不顯聲名。《網路歷史》

東漢末年各種割據勢力並起,其中東漢宗室成員之一的劉表通過個人的努力,後來成了荊州一帶的軍閥。

公元208年劉表去世,其後劉表的兒子劉琮繼位。

正好這個時候,曹操舉兵南下打了過來。

面對曹軍的來勢兇猛,荊州將士無以為敵。

所以,後來劉琮和群臣商議了一下就投降了曹操。

荊州上下,就這樣成了曹操的碗中餐。

但當時荊州的一位名將文聘,卻不好意思出來見曹操。

原因很簡單,文聘是劉表家族在北方防線的重要守將。

曹軍南下文聘沒有守住荊州的北大門,造成了荊州之地被曹操占領的局面。

所以劉琮率群臣投降時,文聘感到羞愧就沒有露面。

文聘是荊州名將,是為劉表家族服務的。

所以劉琮投降了曹操,文聘自然也跟著成了曹操的部下。

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最後曹操接收了荊漢後,文聘還是不得以見了曹操。

曹操見了文聘就問:你為什麼這麼晚才來見我?

文聘如實以告,而且說罷還流了幾滴慚愧的淚水。

曹操聽了不由得誇贊,文聘是個忠臣啊。

於是就這樣,文聘得到了曹操的重用。

一上來,曹操就讓文聘帶領軍隊。

後來赤壁之戰曹操大敗,但還是分得了荊州幾座城池。

當時的江夏郡和東吳接壤,民心不安。

曹操就讓文聘來擔任江夏太守,帶領北兵全權負責江夏一帶的邊防事務。

文聘被賜爵關內侯。

曹操是個能識別人才,會用人才的人。

在江夏做太守期間,文聘不止一次打敗關羽和孫權,立下了不少戰功。

文聘因戰功屢次升遷,後來被升任為後將軍,封新野侯。

可以說文聘投靠了曹操後所取得的功績和表現出的能力,完全不比曹魏陣營的異姓五虎上將之首張遼差多少。

然而在後世的名氣,文聘卻遠不及張遼。

公元226年孫權領兵五萬圍攻石陽包圍了文聘,當時情況緊急,文聘堅守城池孫權久攻不下,最後不得不撤軍退去。

關於這件事兒《魏略》中則有另外一番記載,說是孫權大軍襲來時正值雨季,當時的城防設施大多毀壞。

城內可能發生了內澇,城中百姓都分散在田野間。

文聘聽說孫權襲來,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

但沉思了一會兒,文聘還是不慌不忙的想出來了一招疑兵之計。

最後孫權果然中計,沒有冒然攻進城中而是擔心有外援或者文聘別有企圖退兵走了。

《魏略》的這段記載雖然和《三國志》有所出入,但卻反映出了文聘的膽略。

同樣是以寡敵眾,文聘能用疑兵之計退敵,而張遼則喜歡鋌而走險出奇制勝。

雖然這兩者是殊途同歸,但相比起來從軍事意義的角度出發文聘的策略要安全的多。

隻是張遼的冒險精神更驚心動魄,所以張遼也因此比文聘的名氣更大。

當時孫權襲擊江夏時,魏明帝曹睿並沒有出兵相救,可見魏明帝對文聘的信任,這也能從側面看出文聘的能力。

總之文聘駐守江夏數十年,他的威名甚至傳到了孫吳和蜀漢。

江夏有文聘在,孫吳就不敢貿然進犯。

文聘去世後被追謚為壯侯,他的兒子也都被封了爵位。

243年,文聘還得到了配享從祀於曹操廟庭的殊榮。

從文聘生前死後所受到的待遇來看,以及歷史隻言片語記載的他的一些戰功來看,文聘不是一個泛泛之輩。

他的個人能力不在曹魏任何一個武將之下,隻是由於歷史的陰差陽錯和民間的喜好偏差,千百年後文聘卻被嚴重低估。

甚至熟悉三國歷史的人,對文聘都不甚了解。

這不得不讓人唏噓,也不得不讓人慨嘆,人民在選擇歷史時的偏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