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水鏡先生』的司馬徽,曾經說過一句話:『臥龍鳳雛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
但是劉備得到了臥龍,也得到了鳳雛,仍然沒有興復漢室,這是為什麼呢?
對於這個問題,自古至今討論者甚多,本人觀點是:這和二人的性格和政見不一有關。
水鏡先生司馬徽
我們先來說說二人的性格。
臥龍和鳳雛也就是諸葛亮和龐統。
這二人的智商都是相當之高,可以說不分上下,甚至有時候諸葛亮的智商都不如龐統的智商高,但在情商方面,諸葛亮要高於龐統。
諸葛亮對於劉備的一些見解和想法,有時候會給予不同的意見,但是這種意見他並不會多說,而是在無法說服自己的主公劉備的時候,便會屈從於主公的意見。
反而龐統就不會這樣去做,他會從各種方面去想方設法的找理由說服自己的主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有點強按牛頭喝水的意思。
龐統
所以龐統的智商雖然很高,但是龐統並不會揣測別人的心思。
這也是為什麼起初龐統在投奔劉備的時候,沒有被重用的原因之一。
而反觀諸葛亮出山時,卻得到了自己的主公劉備的三顧茅廬。
雖然諸葛亮和龐統都是凈水先生的門徒,但二人的性格剛好相反,一個善於揣測對方心思,一個不顧對方心思隻顧自己的想法。
而對於一個謀士來說,不服從主公的想法和意見,一定不會有好的結果,即便你有再大的智慧。
雖然你的方法很好,也隻是作為為主公提供思路的諫言者,而不能反客為主。
剛才我們是說的是二人的性格方面的不同之處,下面我們再來說一下,二人在政見方面的不一致。
諸葛亮
對於劉備興復漢室的這種遠大志向,諸葛亮給予的方法是實行『仁道』,三分天下,要一步一步來。
諸葛亮主張實行仁道政見是和自己的主公劉備的思想不謀而合的。
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和劉備在某些方面能夠達成一致,甚至更多的時候劉備會非常贊同諸葛亮的思想和計謀。
而相反,龐統則一味的去要求劉備實行『霸道』。
例如,劉備在取益州時,龐統建議劉備設鴻門宴,擊殺劉璋,從而奪之。
龐統的意思是得天下一定要實行霸道,如果這時候實行仁政,將很難完成自己的一統天下的夙願。
諸葛亮和龐統的兩種完全不同的政見,經常左右著劉備,雖然龐統殞命落鳳坡,但是這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造成了劉備在某些方面舉棋不定,並最終沒有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