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太子劉禪繼承了皇位,當時他隻有十六歲,軍政大權都掌控在丞相諸葛亮手中。
直到蜀國滅亡,劉禪共在位40年,算是歷史上在位比較長的皇帝。
由於《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劉禪昏庸不堪,並稱他為扶不起的阿鬥。
古代有不少皇帝都寵信過宦官,從而使得宦官幹預朝政,劉禪也不例外,他在位後期對黃皓相當寵信,甚至連大將軍薑維,因畏懼黃皓的權勢隻能在沓中屯田避禍,不敢回成都。
不少人都認為,劉禪重用黃皓,導致了蜀國滅亡,都是其昏庸無能的表現,事實真是如此嗎?
作為蜀國的皇帝,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依舊讓蜀國延續了三十年的時間,單憑這一點來說,雖然劉禪不能稱為雄才大略,但也絕不是一個沒有任何治國之才的皇帝。
他之所以寵信宦官,真正目的隻有2個字,那就是『制衡』,也就是削弱『荊州幫』的權力。
諸葛亮活著的時候,由於劉禪年幼,加上諸葛亮的能力的確很強,軍政大權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諸葛亮也是荊州幫的一把手。
朝中那些出身於益州的大臣《益州幫》,盡管有人身居高位,卻隻是虛職,其權力與荊州幫沒得比。
隨著皇帝劉禪年齡的增長,對權力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但他始終隻能聽從於丞相諸葛亮的安排。
諸葛亮病逝前,推薦了蔣琬、董允、費禕等人,在他們輔佐劉禪期間,黃皓並沒有得到重用。
隨著這幾人的去世,薑維開始獨掌了軍權,而薑維是諸葛亮一手提拔上來的,也算是荊州幫的一員,他為完成丞相的遺願,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
當時薑維權勢滔天,皇帝劉禪表面上沒說什麼,內心卻對薑維產生了疑心,但他又不能直接出手收了他的兵權。
於是,他就開始重用黃皓,逐漸削弱了荊州幫的權力,以達到制衡的目的。
荊州幫的那些朝廷大臣,也都知道是皇帝的意思,但他們卻不敢撕破臉皮,隻能對黃皓痛罵。
後來,薑維就以黃皓擅攝朝政為理由,讓皇帝劉禪將他處死,但劉禪卻沒有答應。
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薑維深知自己的處境,如果繼續呆在成都,早晚會被黃皓所害隻能帶兵到到沓中屯田,這也是最明智的選擇。
所以,從某方面來說,黃皓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劉禪的意思,他不想權力都被荊州幫或者益州幫的某一方所掌控,這樣對皇權就是一種威脅,劉禪把『制衡』這種帝王之術發揮的很不錯。
奈何蜀國與魏國相比,實力上相差許多,滅亡早已經註定,即使諸葛亮在世,也未必能夠改變這種結局,最多也隻能延緩滅亡的時間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