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隆中對可謂是家喻戶曉,再加上三國演義的刻意描寫,隆中對更是成為了千古奇談,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可謂是一件傳奇之事。
但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是,隆中對不僅僅是諸葛亮一個人的專利,三國時期另有一人也提出過相似的對策。
隆中對
那麼,這個人又是誰那?
他的隆中對跟諸葛亮的隆中對又有怎樣的區別那?
其實這個人,大家也都不陌生,他就是江東謀士,魯肅。
魯肅給大家的印象是個老好人,在三國演義中多次為東吳向劉備討要荊州,而劉備每次都是在魯肅面前痛哭流涕,搞得魯肅每次都不忍心,每次討要荊州都沒能成功。
其實這樣的魯肅隻不過是三國演義的描寫,真實的魯肅根本不是這樣,他可不是什麼懦弱心軟的老實人,恰恰相反,魯肅其實是個非常有謀略,非常有政治眼光和頭腦的謀士。
魯肅出身於士族家庭,家境富裕,亂世之中,魯肅變賣土地,施舍財物,在當地受到百姓的愛戴。
周瑜當時擔任巢長,聽說了魯肅的事跡,帶人前來請求魯肅資助,魯肅知道了周瑜的來意,沒有多說什麼,立馬將整整一倉米贈送給他。
周瑜認為魯肅是個可交之人,便主動與其相交,兩人馬上成為了最好的朋友。
魯肅劇照
後來周瑜投奔到了他的發小孫策哪裡,雖然那時候孫策的勢力不強,但是周瑜非常看好孫策,還希望魯肅也跟他一樣投奔孫策,恰巧這個時候,魯肅的祖母去世,魯肅前去奔喪,這件事也就沒有了下文。
後來,孫策去世,孫權即位。
魯肅被朋友劉子揚建議去投靠鄭寶,魯肅聽從他的意見,本來想去把自己的母親一同帶去,回到老家曲阿後,卻發現母親被周瑜接到了吳郡。
周瑜勸魯肅說,現在這個時代,不僅”君擇臣”,”臣亦擇君”,孫權是一個值得相信的領導,他現在正在招募賢才,你應該前去投靠才對。
魯肅聽了周瑜的勸阻,周瑜向孫權推薦魯肅,孫權跟魯肅見面交談後也對魯肅非常重視,魯肅從此就加入了江東集團。
魯肅跟孫權交談
說回隆中對,諸葛亮的隆中對天下聞名,他向劉備描述了未來天下必定三分的場面,為劉備規劃了以後的發展路線。
魯肅則跟諸葛亮有著相似的見解,他在加入江東沒多久,便跟孫權有過一次密談,所談的內容跟諸葛亮跟劉備說的內容很相似,也是在為孫權規劃江東集團以後的發展路線。
先來看看諸葛亮隆中對的內容《原文為文言文,我在這裡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大概意思》,諸葛亮對劉備說的內容大意是:曹操能夠以弱勝強,是因為天時再加上人為的謀劃,現在曹操聲勢浩大,有挾天子以令諸侯,暫時不能與其爭鋒,孫權占據江東,歷經三世,深得當地百姓擁護,也不能打他的主意,隻能把它當成盟友。
荊州是個很好的地方,而其主人劉表守不住它,這塊地方我們可以把它拿下來。
益州的劉璋占據蜀地,卻是個昏庸無能之輩,您是個賢明之人,如果能把荊州、益州拿下來,對內安撫境內的百姓,對外聯合孫權抵抗曹操,等到天下發生劇變,您分兵兩路,分別從益州和荊州出發占領中原,必然得到百姓們的厚愛,到那時候,就可以成就霸業,恢復漢室了。
再來看看魯肅”隆中對的內容”,內容大意是:孫權跟魯肅私下談話,孫權詢問魯肅,現如今天下大亂,四方混戰,我繼承父兄基業,希望成就霸業,應當怎樣做那?
魯肅回答道:如今的天下,漢室已經不可復興了,曹操短時間內也不可能被鏟除,您現在應該占據江東,觀望天下爭鬥。
趁著北方爭鬥的時候,將軍您出兵,剿滅黃祖,消滅劉表,將長江盡頭全部占據,之後建國稱帝,圖謀天下,才能成就像高祖皇帝那樣的大事業。
魯肅為孫權獻計
這兩者相比較,相似之處是,他們二人都認為將來天下必定會呈現多方勢力割據一方的局面,都建議其主公要趁著其他勢力爭鬥的時候,拿下荊州和益州,然後圖謀大業。
不同之處是,諸葛亮認為劉備應該先拿下荊州,積蓄實力,伺機拿下益州,跟孫權、曹操三分天下,然後等到時機成熟,在進軍中原。
而魯肅的分割天下,則是沒有把劉備算在裡面,這也難怪,魯肅向孫權獻策的時候劉備還沒什麼名氣,還在依附別人,連自己的根據地都沒有。
魯肅對孫權的建議是讓孫權先伺機而動,積攢實力,等到北方曹操跟袁紹爭霸的時候,孫權趁機進攻荊州,先消滅黃祖,在滅掉劉表完全占據荊州,將長江天險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
然後在向前進軍,拿下益州這塊地盤,將中國南方徹底占據,不管北方誰稱霸,孫權都將會跟他劃江而治,平分天下,最後時機成熟後,揮軍北上,消滅北方的諸侯,完全統一全中國。
比起諸葛亮的隆中對,魯肅則認為漢室已經不可以去扶持,而是應該取而代之,諸葛亮的目標則是復興漢室。
兩者雖然內容很像,但是出發點卻毫不相同。
三國鼎力
可惜的是,魯肅的隆中對,並沒有被但是的孫權采納,因為當時孫權剛剛當上江東之主,地位不穩,沒有心思去考慮統一天下的大業,等到江東穩定了,甚至於拿下了荊州,但是天下已經三分,很難去消滅其中任意一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