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裡面有兩個主公很有意思,一個劉表一個劉備。
劉表臨終之時曾經托孤給劉備,自認為自己的兒子沒什麼才能,所以請求劉備自領荊州,然而劉備卻一口回絕,而劉備在駕崩之前,也曾經托孤過,當時諸葛亮在蜀漢政權裡很有威信,在關羽戰死之後,儼然就是蜀漢的二號人物。
不過諸葛亮也拒絕了劉備的美意,堅決不自己稱帝。
劉表托孤後,後來荊州失守,他的兩個兒子一個病死,一個投降;而劉備托孤後,諸葛亮一生都在輔佐劉禪,讓他做了幾十年舒服的皇帝生活。
同樣是托孤,為什麼一個失敗了,另外一個卻成功了?
先說劉表,此人在年輕時候參加過黨人運動,後來靈帝聽信宦官讒言,抓捕處決了許多黨人,劉表雖是皇族,卻不能免罪,於是外出逃命,直到後來民間起義太厲害,靈帝才赦免了這些黨人,讓他們出來出謀出力。
劉表雖然此時得以回去做官,但是多年的東躲西藏,已經養成了他多疑的性格。
後來荊州大亂,朝廷派他去出任州牧,劉表這才有了自己的根基。
劉表雖然很快穩定了荊州的局勢,卻對人才沒有什麼興趣,甚至還抑制本州人才的官途。
荊州在他的治理下,一直比較太平,也沒有大規模的對外擴張,所以很多人才去了荊州避難。
比如黃承彥,諸葛亮這些人,都是當地很有名氣的人才,但是劉表卻從來不用他們。
劉表所用的,大都是他的親信,核心集團基本都被妻子蔡氏的族人給霸占了。
所以當初即便是收留了張繡,也隻不過是讓他做個屏障,用來阻止曹操的進攻。
張繡率領的是西涼的士兵,脾氣不好但是戰力十足,可是劉表卻不全力支持他們,怕這些人突然倒水害了自己。
於是一來二去,張繡就在謀士勸說下投降了曹操。
劉備也是一樣,投靠劉表之後,直接被派往新野駐守。
新野和宛城戰略地位相似,都是用來拱衛襄陽用的,曹操南下攻打襄陽,必然會路過這兩地,張繡方面就在宛城,而劉備則被派往了新野,同樣是去做前哨。
但是和張繡一樣,劉備也沒有得到足量的配置,隻有少量士族駐紮這裡,其實這點兵力,隻能做一個斥候。
從這裡就能看出來,其實劉表臨終托孤,並沒有多少真心。
當然,即便他說的真心話,那劉備也無法真的替他輔助劉琮劉琦倆兄弟。
在劉表病重的時候,他其實已經被軟禁了,他的任何命令都傳不出去,因為蔡瑁等人一直掌握荊州實權,所以在病重後,為了讓自己的侄兒上位,就犯上作亂,將劉琦給攔在了外面,劉琦尚且如此,劉備更能奈何?
所以劉表最後的托孤,不管怎麼說都成功不了。
劉備托孤就不同了,劉備親自拜訪過諸葛亮,這樣的舉動必然能讓諸葛亮忠心,而且多年來他一直遵從諸葛亮的建議,不管是占領荊州還是奪下益州,都是按照當日隆中對裡面所說來的。
而諸葛亮此人很有傲氣,從前拒絕兄長去東吳任職,他的理由就是覺得東吳有人,所以孫權不能完全聽從自己,那自己一身所學就不能完全施展。
所以劉備一直按照他的意思來做事,這就讓他能盡展所能,這種知遇之恩,是諸葛亮最為看重的東西,就沖這個他也會忠於劉備。
當然劉備臨終之際也和劉表一樣,覺得自己的兒子不行,當時劉禪其實已經不小了,卻沒有一點聰慧的影子,所以他也提到讓諸葛亮取代劉禪稱帝。
此時的劉備兩個兄弟已經相繼離去,後世提到的五虎上將,隻剩下一個從未被重用過的趙雲,看起來那些故人已經威脅不到諸葛亮了,但是劉備此人真的很會識人,後來提拔起來的魏延,是個智勇兼備的大將,在關羽做了荊州太守之後,張飛還以為自己要出任漢中太守了,結果實際人選卻是魏延,還被授命做了將軍,防備曹軍。
所以魏延對劉備也很忠心,並且很有能力,而諸葛亮在這個階段裡隻是充當了軍師角色,基本沒有統帥過大軍,所以他即便是有野心,也不會成功。
所以劉表、劉備托孤的成敗,其實和他們的性格、用人有極大關系,劉表重用外戚,導致大權完全旁落,所以失敗,而劉備雖然信賴諸葛亮,帶兵打仗的卻另有其人,所以人家的托孤就安全了許多,再加上之前對諸葛亮的信任,所以才有諸葛亮一生的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