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在起兵討董卓之前,為什麼不將自己的家眷先接出洛陽?《網路歷史》

在討董聯盟解散之後,袁紹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成為了北方地區勢力最大的諸侯,可以說占據著天時地利,而且手下也有很多能人異士。

但是卻因為袁紹這個人不但自己沒有才能,而且也不會用人,所以最終敗在了後起之秀的曹操手中。

袁紹一生中做過很多荒唐的事情,其實註定了他這一生肯定要失敗,袁紹出生在四世三公的士族門閥家庭,他的家族在當時的社會影響力非常之大。

但是袁紹卻從小就不喜歡讀書,而是喜歡豢養死士,招募各種各樣的賓客,以提高自己的名聲身價。

至於為什麼袁紹會有這樣的行事作風,其實我們也能從歷史中找出端倪。

因為雖然袁紹所出生的家族非常的顯赫,但是袁紹卻是袁家的庶出兒子,在家族當中地位非常的低。

而且袁紹的父母在很早的時候就去世了,所以說袁紹在袁家的時候,應該非常的壓抑,所以就養成了袁紹愛面子的這樣一個習慣。

而袁紹確實也比較爭氣,他通過自己的這樣的一些行為,漸漸的將自己的影響力變大,甚至超過了嫡出的弟弟袁術。

在漢靈帝的時候,當時一位很受寵信的太監趙忠就對漢靈帝說,袁本初這個小子好養死士,借以抬高自己的身價,不知道他到底想幹什麼?

袁紹的叔父太傅袁隗聽到了這句話之後,回到家就斥責袁紹,讓他行事不要再如此的高調。

但是這個袁紹根本就不聽,依然是我行我素,所以袁偉當時就說過一句話:使我們全家滅族的人,肯定就是這個小子了。

但不幸的是袁隗這句話後來變成了現實,四世三公的袁家,最終卻因為袁紹的不靠譜被滅了滿門。

我們說袁紹做了很多不靠譜的事兒,可以說他是非常毛毛躁躁的。

比如說最開始的時候他被朝廷任命為司隸校尉,正是他給何進進言說要全部剿除宦官。

後來又因為滅宦官的事情陷入了僵局,又是袁紹建議何進召外兵入京,結果直接導致了董卓亂政,使大漢朝廷名存實亡。

可以說袁紹第一次顯露頭角,就把400多年的大漢朝給玩死了,而第二次嶄露頭角的時候,則是把他全家都送上了死路,也就是他所擔任的所謂討董聯盟的盟主。

其實袁紹之所以擔任這個盟主,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他的好面子,他一直想要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來證明自己,借此抵消自己數出的這個不好的形象。

當初董卓在洛陽想要廢少帝的時候,袁紹敢於出面和董卓爭執,最後又逃離了洛陽起兵。

這個時候,董卓因為需要招攬人才,鞏固他在洛陽的合法地位,礙於袁家四世三公的巨大影響力,所以不但沒有對袁紹進行處罰,而且還向朝廷表他為渤海太守。

這個時候其實董卓完全是看在袁氏家族勢力上,才沒有對袁紹進行處罰,但是袁紹卻認為這是他自己的能力,他認為董卓不敢對他這個四世三公的家族下手。

這其實也是因為他從小在這個家族裡地位很低,認為這個家族的能力是非常大的,認為董卓根本不敢對袁家下手,所以他才敢光明正大的擔任討董聯軍的盟主。

但是袁紹卻忘了,董卓之所以要籠絡袁紹,其實就是為了籠絡住袁氏家族,但是卻沒想到袁紹袁術兄弟公然反對他,這個時候袁氏家族對他來說已經沒有意義了。

所以為了泄憤,尚在洛陽的袁氏家族肯定就難逃滅亡。

所以我們回到我們的題目,袁紹在起兵討董卓之前,為什麼沒有將他的家眷先接觸洛陽呢?

事實上,第一是根本做不到,因為從袁紹逃離洛陽之後,袁家就被董卓作為重點監視對象給監禁起來;另外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袁紹實在是高估了他們的家族,而且低估了董卓的殘忍。

他並沒有看清楚董卓的出發點,所以在自己一家人的性命都掌握在董卓手中的情況下,他竟然敢貿然出兵公然的反對董卓。

這其實就是因為他的魯莽和愛慕虛榮,就跟他之前建議何進將宦官誅殺殆盡,以及將董卓引入洛陽是一樣的。

所以說這真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袁隗對袁紹的判斷真是太準確了,雖然說吃虧的不是袁紹自己。

袁氏一族四世三公積累的名望,如此大的一個豪門貴族,至少也得數百上千口人。

結果卻因為一個魯莽的袁紹,使得一切化為了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