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諸葛亮來說,這個錯誤是他人生中的一大敗筆,主要是他本來是可以避免這個錯誤發生的,畢竟劉備早先就說過:『馬謖言過其實,不堪大用』
劉備的這個告誡,諸葛亮並沒有放在心上,他依然重用了馬謖,讓他守街亭,結果是街亭失守,慘敗而歸。
那麼為什麼劉備能夠看出馬謖的不看大用,智謀超凡的諸葛亮卻沒有看出來呢?
其實這是有三個原因的。
第一個原因就是劉備常年南征北戰,經歷的戰爭太多了,可以說身經百戰,經驗很豐富,而諸葛亮和劉備相比就有些太少了,沒有太多的實戰經驗,所以還是在理論的層面上。
諸葛亮雖然有很高的智謀,但是他並沒有參與過多少戰爭,他主要負責的是後方,並不是統兵作戰,所以說諸葛亮的實戰經驗是很匱乏的,對戰場的實際情況了解的也很有限。
所以馬謖的紙上談兵對於諸葛亮來說就很有用了,馬謖本人的溝通能力極強,所以在談起軍事理論是,也是頭頭是道,所以諸葛亮很容易就認為馬謖是人才。
劉備大半輩子基本都是在戰爭中度過的,所以見過太多戰場上的人,也經歷過很多事情,隻通過一個人的談吐是可以判斷出一個人有沒有軍事能力,對於馬謖的誇誇其談,劉備一眼就看明白了,馬謖隻不過是一個紙上談兵的庸才而已。
第二個原因就是蜀漢的人才在夷陵之戰中消耗的差不多,到了蜀漢後期,真的是沒有多少人才,諸葛亮已經到了求賢若渴的地步。
夷陵一戰基本上消耗了蜀漢大部分的人才,基本上劉備初期的人才,都死的死,老的老,這時真的是需要新人填補上去,蜀漢政權的穩定也是非常的急需。
但是蜀漢地處偏僻之地,是很難招攬人才的,諸葛亮對此也是無計可施,所以有一個人才,他都不想放棄,希望能夠做到人盡其用。
在諸葛亮的眼裡,馬謖就是一個很有才華的軍事天才,他在馬謖身上看到了希望,所以就算是劉備告訴過他馬謖不堪大用,他依然是重用了馬謖。
第三個原因就是諸葛亮太過欣賞馬謖,把馬謖當作了知己。
諸葛亮經常和馬謖討論一些關於軍事方面的問題,這也讓兩人的關系變得更加的密切,甚至諸葛亮還把馬謖當作了知己。
在北伐的途中,諸葛亮也經常召馬謖來討論軍情,有時一夜燈火通明,諸葛亮對馬謖是極為的新任。
所以在諸葛亮看到馬謖身上的優點時,就忽略了缺點,他一直都覺得馬謖是一個人才,優點遮蓋了缺點。
所以諸葛亮才會在眾人反對之時,力排眾議,堅持讓馬謖鎮守街亭。
綜上所述,劉備能夠看出馬謖不堪重用,而諸葛亮沒有看清馬謖是一個紙上談兵的庸才,是有三方面的原因。
而劉備之所以能夠直接看出馬謖的本質,除了他經驗豐富之外,他看人的眼光也很準,不然的話也不會招攬那麼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