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不選曹操,孫權,甚至也不直接在劉表那裡當官,而選擇當時最弱小的劉備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還原一下,東漢末年的社會結構,這樣能理解諸葛亮面對的環境。
漢朝有一個制度叫做』查舉征辟制』,這是科舉制度成熟之前,兩漢魏晉選拔人才的主要制度。
後來那個有名的『九品官人法』,其實也隻是這個制度的變型應用而已。
大家應該都有聽說過『皇權不下縣』的說法吧,意思是科舉時代,皇帝的權威隻能到達縣一級。
中央政府隻管理調動縣長以上的官員,更基層的官吏,就依靠當地的豪族與縣長配合產生。
這很符合當時中國的實際需求,不過這發生在中央集權達到巔峰的明清時期。
有聰明的童鞋可能已經聯想到了,為什麼要『農村包圍城市』,這裡不展開講。
在東漢末年,借用這個句型的話,可以稱為:』皇權不下州郡』,當時中央派出的州牧郡守,會『征辟』所在州郡的大族子弟,作為『掾屬』。
在中央政府穩定統治時代,這樣可以方便推動政務,獲得地方豪族支持,在中央政府分崩離析的時代,這就是培養自身勢力的割據策略了。
以諸葛亮的出生身來說,他本來應該走這種途徑,成為『掾屬』的一員,但是當時已經天下大亂,本來是定居某地的大土豪家族,也有可能被迫遷移,甚至族人離散。
比如出生在瑯琊郡的諸葛家族堂兄弟們。
諸葛瑾流亡到江東,後來出仕吳國,諸葛亮流亡到荊州,後來出仕蜀漢,諸葛誕前往河北,後來在曹魏為官。
就是這種宗族子弟離散的案例,說明在戰亂時代,規矩都被打破了。
氏族子弟的出路,並不限於本鄉本土。
可是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諸葛亮不選擇劉表,那麼他為什麼不選強勢的曹操與孫權呢?
這裡我們來看一個更細致歷史細節吧,在東漢那個時代,人與人的關系與今天不同。
並不流行什麼個人主義,人們更重視的是家族利益的延續。
比如說荀彧、孔融這樣世家大族的代表,投靠曹操時,可不是孤身前往的,而是拖家帶口,帶了宗族與部曲,一起帶槍投靠。
如果一定要用今天的企業做比喻的話,這現象可以理解為加盟店,加盟店可以配合總部,但是要自負盈虧。
可不是拿著一張履歷表,求著老板來錄用,領薪水的員工。
別說是潁川荀氏、曲阜孔氏這種名門正派,就算李典、許褚這種地方土豪投奔曹操時,也都是帶著幾千人的部曲,一起入夥的。
這是當時的常態,所有混出名堂的軍閥都如此。
比如說袁紹與河北豪族《田豐,沮授,逢紀》,劉表與荊州豪族《蔡瑁,張允》,孫權與淮泗豪族《陸,張,朱》,甚至是基礎最差的曹操,也是靠著同族的曹仁、夏侯惇等人聚眾相隨,才能拉起隊伍打天下,沒有沛國橋縣鄉裡的那幾千少年,曹老板也沒有起家的機會。
白手起家,在那個時代是扯淡,所以幻想穿越的小夥伴,先做好心理準備啊。
前面說過諸葛亮家族在瑯琊郡有一號,可是父親早逝之後,又遭逢徐州大亂,就算諸葛亮不介意,曹操早年在他家鄉搞過大屠殺的行為,硬是前往投靠。
他這種沒落氏族子弟,在曹操陣營當中,能有多少出頭機會呢?
就拿郭嘉來作對照吧,郭嘉也是潁川人,可惜不是什麼大家族,雖然能力超強,但是也沒啥知名度。
投靠袁紹也沒受到重用,後來還是靠著老鄉荀彧的推薦,才有了在曹操身邊出謀劃策的機會。
但是當的卻是個秘書型職位,司空府軍師祭酒,這就是個參謀職位,沒有老板的命令,郭嘉指揮不了一兵一卒。
為什麼呢,因為他也沒有帶著一兵一卒來加盟呀,沒有子弟兵,隻能當參謀,而且就算是這個職位,之前也是沒有的,是曹操特別設置給郭嘉的,你可以理解為總經理特別助理。
這種輕飄飄的職位,老板換了你,馬上涼涼。
這種境遇,諸葛亮會有興趣嗎?
同樣的,選擇孫權與劉表集團去投靠,也是一樣的。
既然如此,那不如選劉備啊。
劉備此時的局面還沒打開,只要『帶資進組』,那發言權可就很大了。
這裡我說了帶資進組,可不是形容詞,而是拿出了真金白銀。
根據《諸葛亮集》卷五的記載。
當初劉備在荊州窩著的時候,曾經跟南陽大姓晁氏帶錢千萬,用來擴充軍備。
借錢需要保證人,而這個保證人不是別人,正是諸葛孔明。
當時劉備借錢的借據,到宋朝都還有存留。
這種政治投資的回報,也可以從諸葛亮獲得的職位來看出一二。
諸葛亮投靠劉備後,沒幾個月就風雲突變,先是劉表過世,然後是曹操南征,接著就是赤壁大戰。
在這一連串的打擊中,生死存亡都未可知,當然談不上什麼政治回報了,但是等到劉備集團先敗後勝,在崩潰的邊緣奇跡似的扳回敗局,占領一片根據地之後,劉備開始論功行賞了。
諸葛亮在劉備集團獲得的職位,是軍師中郎將。
中郎將可不是參謀職位,而是實際帶兵的職位,地位介於高級軍官將軍,與中級軍官校尉之間。
算是老板身邊,能帶兵的實權職位,通常是授予真正的心腹,比如說,曹丕當過五官中郎將,周瑜當過建威中郎將。
這就是帶資進組的好處,也是諸葛亮選擇劉備的原因啊。
所以,即使穿越回到古代,也需要有人願意跟隨你,最差也需要像諸葛亮一樣有錢,否則哪兒有什麼千秋霸業,一統江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