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為何蜀漢眾將士卻盡為馬謖悲泣。《網路歷史》

街亭之戰,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的決定性戰役。

而此次北伐又是諸葛亮準備最為充分《諸葛亮的《出師表》便是為此次北伐而上疏》、取得影響最大《隴西三郡叛魏降蜀》的一次北伐。

故而,街亭之敗,很令傾向於蜀漢一方的後人們而惋惜。

對於街亭失守,通常人的觀點都將之歸結於馬謖剛愎自用,違背諸葛亮的指令而在山上紮營之故。

更有不少人甚至認為馬謖乃十足的蠢材,缺乏最基本的常識。

其實,這都是後人根據勝敗的結果而將之簡單化處理。

就如同我們通常隻關注到歷史上那些勝利者的『英明神武』,而忽視了那些『失敗者』也是一時才俊。

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馬謖肯定不是蠢材,否則,諸葛亮也就不會那麼器重馬謖。

據《三國志》記載: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

而劉備雖認為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卻也並沒有徹底否定馬謖的才能。

所以,馬謖肯定是有才能的,諸葛亮征南中孟獲,便是采納了馬謖『攻心為上』的建議。

那麼,才識過人的馬謖,為何會犯在常人看來都極為愚蠢的錯誤呢?

這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馬謖認為『當道紮寨』擋不住魏軍。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蜀漢軍隊在10萬左右《也有觀點認為在8萬左右》。

據目前最可信的推測,馬謖守街亭的兵力在2萬5千左右,而張郃的魏軍有5萬兵力的明確歷史記載。

街亭戰場,位於今天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的東北部,是一條長達十幾公裡、寬約五、六公裡的山谷地帶。

在如此的開闊的山谷地帶『當道紮寨』,很難構築堅固的防禦工事,也就意味著將與魏軍正面硬杠。

而馬謖的兵力是少於魏軍的,馬謖並非不知道水源的重要性,卻沒有兩全的選擇。

以馬謖的兵力要想守住街亭,必須依托於當地的地形。

這才是馬謖沒有選擇『當道紮寨』的原因所在,馬謖隻能寄希望於魏軍強行攻山或等待後方大軍的支援。

但是,張郃卻沒有選擇攻山,而是切斷了蜀漢大軍的水源,而以蜀漢的國力也派不出多餘的兵力支援馬謖《已分兵多處》。

街亭之敗,實際上並非敗於馬謖,而是敗於蜀漢與曹魏的國力之差。

而此後,諸葛亮、薑維多次北伐而沒有突破亦是如此。

諸葛亮以馬謖違反節度、舉動失宜而斬殺馬謖,實則上是諸葛亮要想以後繼續北伐,就必須有人為此次北伐失敗而買單。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後方統帥沒有親臨前線,很難『因時、因地制宜』,而做出合理的判斷與決策。

據《襄陽記》記載:《馬》謖臨終與《諸葛》亮書曰:”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願深惟殛鯀興禹之義,使平生之交不虧於此,謖雖死無恨於黃壤也。

”於時十萬之眾為之垂涕《悲泣》。

蜀漢十萬大軍盡為馬謖之死而悲泣,可見街亭之敗,馬謖的決策並非最為主要的原因。

其後,蔣琬到漢中,對諸葛亮說道:”昔楚殺得臣,然後文公喜可知也《楚成王以城濮之戰的失敗而逼迫主將成得臣自殺,晉文公聞言甚喜,認為楚國替自己除掉了威脅》。

天下未定而戮智計之士,豈不惜乎!而東晉史學家習鑿齒也認為: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國,而殺其俊傑,退收駑下之用,明法勝才,不師三敗之道,將以成業,不亦難乎!…即殺有益之人,難乎其可與言智者也。

而諸葛亮為申軍法以及以後的北伐大業,故屈斬了馬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