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葛亮去世之後,楊儀和魏延之間爆發了激烈的沖突,兩個人相互都指責對方謀反,最後消息傳到了成都,大臣們都一致認定魏延謀反。
魏延因為被認定謀反,導致部隊眾叛親離,魏延本人被馬岱殺害,全家都被誅滅三族。
魏延究竟是否謀反,在歷史上一直有爭議,從《三國志》的記載來看,魏延隻是不滿楊儀帶領大軍北歸,既沒有投降曹魏,也沒有攻擊蜀漢,根本就不能認定謀反。
魏延謀反罪名的確定,是蜀漢大臣們一致的表態,那麼既然魏延沒有謀反,為什麼大臣們都要偏向楊儀呢?
這個問題就要從魏延的性格說起,魏延這個人性格非常的孤傲,特別是五虎上將去世後,魏延更是誰都不放在眼裡。
魏延也並不是無理取鬧,他確實很有能力,一直是蜀漢武將中的中堅力量。
在蜀漢剛剛建國的時候,隻有諸葛亮、馬超、張飛被封為縣侯,縣侯是蜀漢官員的最高榮譽,蜀漢建國後,隻有八個人在活著的時候獲得,其中第四個獲得這個榮譽的就是魏延。
劉備稱漢中王的時候,蜀漢有兩個重要的軍事區,一個是荊州,一個是漢中,其中荊州是關羽駐紮,漢中是魏延駐紮,
到了劉備去世後,馬超和張飛也已經過世,魏延害怕的人隻有諸葛亮,其他的將領和文臣魏延都是不屑一顧。
慢慢的魏延就養成了目中無人的壞喜歡,《三國志》記載,魏延為人甚惡,除了諸葛亮其他人都不給好臉看,大家因為魏延地位高,都不敢得罪他,隻有楊儀一個人敢於和他對著幹。
楊儀屬於一個窮酸秀才,很有骨氣卻沒有本事,他雖然不如魏延有膽子,卻就是不服輸。
兩個人的爭鬥常常面紅耳赤,每一次都是楊儀吃虧,魏延幾次拿武器想要殺死楊儀,楊儀嚇得淚流滿面,卻始終不服魏延。
兩個人爭鬥的時候,其他大臣雖然嘴上不說,內心都知道是魏延的問題,聯想到自己被魏延欺負的情節,這些大臣們應該還會比較的佩服楊儀,竟然敢於正面剛魏延這個狠角色。
魏延這個人雖然能夠打仗,卻在軍隊裡面沒有朋友,朝廷裡面更是沒有知己,隻有諸葛亮平常袒護著他。
到了諸葛亮臨死的時候,他知道魏延肯定要帶兵繼續和曹魏作戰,又擔心魏延以後造反,因此把軍權交給了楊儀。
楊儀得到了軍權之後,就去找魏延下達撤兵的命令,魏延肯定不服楊儀做統帥,當場就想要開戰,其他的大臣也被魏延羞辱了一番。
這些人一合計,直接帶著軍隊走了,把魏延扔在了後面。
魏延非常的憤恨,帶領軍隊快速前進,燒毀了回蜀漢的棧道,這時候才有了兩個人相互告發的事情。
朝廷認定魏延造反,首先就是因為魏延不會做人,得罪的人太多,這些人聽到了魏延造反的消息,都高興還來不及,一起支持楊儀整死魏延。
除了魏延的做人水平低之外,在楊儀和魏延都告對方謀反的情況下,朝廷肯定要放棄實力弱的一方。
從雙方的實力對比看,魏延隻有自己孤家寡人一個,其他人都和楊儀在一起。
因此楊儀的告狀信肯定是聯名的,薑維、費禕、王平、馬岱這些人都站在了楊儀這邊。
況且楊儀帶領的是主力部隊,朝廷為了不逼反楊儀,不可能判定楊儀造反,隻能放棄實力更弱的魏延。
魏延的冤案一直到了蜀漢滅亡也沒有被平反,倒是楊儀自己後來沒有忍住,因為造反被免官回家,後來又因為常常發牢騷被逼得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