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魏國方面自曹真病逝後就一隻由司馬懿主持西線軍事。
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對陣成了三國後期的一大亮點《尤其是演義小說,為了增加精彩程度,作者還刻意貶低曹真給司馬懿多增添了不少戲份,讓諸葛亮司馬懿之間的對陣更加精彩
然後,自公元234年病逝於五丈原後,蜀漢再不能對曹魏構成威脅。
而司馬懿也一直沒有伐蜀!為何?
原因非常簡單,因為那時的魏國還是姓曹的,是否對蜀國用兵不是司馬懿說了算,而是皇帝曹睿說了算《那時的司馬懿還處於打工階段》。
況且邊境連年用兵《曹魏這麼多年來一直以一敵二,同時應對著諸葛亮和陸遜。
如今諸葛亮病逝,西線壓力減少了不少。
魏國方面的首要目的並不是急於伐蜀,而是先解決內部矛盾,趁機休整,待恢復之後再圖進取》。
更何況,接下來發生的是也讓魏國無暇發兵伐蜀。
諸葛亮病逝後第二年,即公元235年,蜀將馬岱率軍再次北上襲擾曹魏邊境,這個問題不大,將軍牛金就將其擊退,斬殺數千人。
但接下來的問題就嚴重了:公元237年,遼東公孫淵背叛了魏國,自立門戶。
於是魏國方面便派司馬懿領軍前去平叛。
當司馬懿戰勝歸來之時,魏明帝曹睿已經不行了。
再後來就是曹爽、司馬懿輔政時期。
這個時期完全是曹爽的節奏《曹爽倒是發兵伐過蜀,無功而返》。
直到高平陵政變,司馬懿真正拿到曹魏軍政大權的時候,他那時就忙著平內部問題了,加之年事已高。
所以司馬懿沒機會伐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