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政治原因:
1、蜀漢的統治還延續著舊兩漢的統治制度,那些都是被淘汰了的制度,由於蜀漢不能與時俱進,所以歷史淘汰了他。
2、蜀漢是一個士族地主階級建立起的國家,而在三國末年,士族地主階地的階級局限性導致了他們不能再適應新的歷史時期,庶族地主階地的時代到來了,所以蜀漢的領導者被歷史淘汰了。
3、蜀漢是由一個外族勢力建立起的國家。
蜀地一共有三種勢力,一種是本土勢力,也就是世代仕蜀的政治勢力,第二種是劉焉、劉璋父子帶來的政治勢力,第三種是劉備帶來的荊州集團政治勢力。
由於蜀漢國內一直奉行的荊州勢力第一,拉攏二劉勢力,同時打壓本土勢力的政策,使得國家上上矛盾重重,而蜀漢丞相諸葛亮企圖用戰爭的方式來轉嫁這種矛盾,隻能弄得蜀漢窮兵黷武,國庫虧空。
最後留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遺憾。
而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國內矛盾。
於是蜀漢本土的政治勢力人心思向,最後才有了樵周誤國的典故。
其次經濟原因:
蜀漢是以漢中、四川為經濟區,漢川經濟區足以養活一個地方政權,歷史也一次又一次證明漢川經濟區確實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以漢川地形的劣勢,經濟區無法擴張,上限也就是這樣。
因此從經濟實力上來說,以漢川為根據地是沒有辦法一統天下。
正因如此,諸葛亮在《隆中對》裡的戰略規劃才會是占據荊州與漢川兩大經濟區,如此一來,就可以在荊州與漢川兩地培養出兩支軍隊,並就此攻占關中地區,在占據了三個經濟區後,就可以一統天下了。
隻可惜蜀漢自始至終都沒能占據三個經濟區,以至於《隆中對》隻成功了一部分。
再者說軍事原因:
當時的漢朝13州,曹操占據了9州,孫權占據了2州,劉備隻有1州。
人才人口極其匱乏,再加上失荊州以及夷陵之戰兩戰大敗,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