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諸葛亮和曹操兩人細細評起來仕途真是極像的,都是丞相,都封侯,都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曹操不稱帝是因為時機不成熟,那諸葛亮不稱帝的原因呢?
我認為是不敢也不願。
益州派系林立,局勢錯綜復雜
蜀漢可說是三國之中派系最多,最復雜的了,諸葛亮屬於荊州派系,但也不是荊州人個個都服他,比如被諸葛亮贊為『荊楚奇士』的廖立就認為自己才能遠在諸葛亮之上,經常不服諸葛亮的調配。
東州派系的老大李嚴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給他使了多少絆子,隨便一查就知道。
至於益州本土派系就更不用說了,反劉擁曹是他們一貫的宗旨。
強敵環繞,不能造次
當時三國並立,魏強蜀弱,再加上內部的不安穩,即便諸葛亮真的踏出那一步,那『衣帶詔事件』隻會再來一次,而且來的更快,更猛。
復興漢室是最後的凝聚力
諸葛亮一向打著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旗號來抗衡魏吳兩國,要是諸葛亮真的稱帝了,那蜀漢政權立馬就成一盤散沙,他自己能不能保有性命還難說,更不用說他的志向了。
諸葛亮自身局限了他不會稱帝
諸葛亮向來自比『管仲,樂毅』,那是千古名臣楷模,對諸葛亮來說,他需要的大權獨攬,能實現生平志願,而不是拼一個虛位,這一點倒是和曹操挺像的。
劉禪絕不是扶不起的阿鬥
別忘了,劉禪可是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在諸葛亮死後,劉禪就采取了分權舉措,並且停止北伐,休養生息,很好地平衡了各方面的勢力。
這一點就連諸葛亮也是有心無力的。
劉禪很清楚諸葛亮,知道他要的是名,而自己要的是實,諸葛亮輔佐他,他重用諸葛亮,兩人各取所需,共保蜀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