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字伯符,是孫堅之子、孫權之兄,為東漢末年時期群眾之一。
其父孫堅去世後,孫策繼續經營江東,從而他也成為了東吳政權的奠定人之一。
然而孫策雖勇猛有智,但後來孫策卻遇刺客身亡,那時孫策二十六歲。
不過在孫策臨終前,雖然他有親生子,但是孫策還是把江東交給了他的弟弟孫權接掌。
那孫策遇害後,為什麼沒有把位子傳給其親生子呢?
雖然很多時候是父死子繼的,但當時是處於東漢末年的一個亂世時機。
若繼任之人不能勝任其職,不僅不會讓其勢力得到壯大,而且還可能會走向覆滅的。
那時江東在孫策的經營下,從而奠定了東吳政權。
也就是說在孫策時,江東已經是東吳的立身之根本。
有了資本後,就需要時穩固和發展。
換而言之,孫策就好比打天下的,他沖鋒陷陣勇猛過人,在平定江東前,是主要需要像孫策這樣勇猛的主公,但在平定江東後,雖然主公勇猛不是壞事,但這時東吳所需要的則是知人善用、納言正聽、唯才是舉的主公。
就如常說的創業雖難,但守業同樣也難。
在孫策臨終前,他是知道江東所會面對的處境,當時是天下大亂、諸侯相互攻伐之時,孫策若稍有不慎處置不當,可能就會讓江東陷入內憂外患之中。
然孫策那時畢竟病重,而其子又頗為年幼,如此若讓其子繼任他的位置,江東可能難歸孫氏所有。
而孫策知道其弟孫權雖然沖鋒陷陣不如他自己,但是孫權在知人善用、唯才是舉、舉賢任能、謙心納言等方面上是強過自己的。
他自己一旦去世,江東所需要的是能守業建業之人。
若讓其年幼的孩子繼任,又如何能敢保會如此呢!
所以,孫策在臨終前,沒把位子傳給其子,而是傳給了其弟孫權。
後來的孫權也沒有辜負孫策對他的寄望,不僅在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中取得勝利,而且最終稱帝建立東吳政權,和曹魏、蜀漢三分天下而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