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毀長城?蜀漢最後的一個柱石魏延被殺,直接導致蜀漢消滅亡。《網路歷史》

魏延,這位三國時期的名將,千年以來一直被陷入『反骨』門事件之中,難以洗清。

相信很多人與我一樣,最早知道魏延,也是被諸葛亮的神奇所迷惑,他第一次見魏延,就要殺了魏延,理由是看到了魏延腦後一塊『反骨』。

如今,不在欽佩諸葛亮那CT般的眼睛了,倒是很佩服羅貫中的筆下生花。

歷史上魏延對蜀漢的功勞,不亞於關羽,張飛等人,漢中戰役後,魏延被劉備重用,為漢中太守,鎮遠將軍。

由此可以看出魏延深得劉備的信任,功勞自然不用多說。

『反骨』一事,隻是演義而已。

魏延守漢中,善待士卒,治軍嚴謹,勤政撫民,關羽失去荊州時,漢中還是安然無恙的固如金湯。

魏延被殺,應該說純屬個人恩怨,並不是蜀漢政權或是劉禪要殺的。

魏延是早起跟隨劉備的武將,一路上征戰無數,立功無數,老臣宿將,有些自持功高。

而楊儀是個文官並且年輕氣盛,諸葛亮看他有才,將其提拔成了幕僚長《相當於參謀長》。

這與諸葛亮用人的局限性有關,蜀國建國後,諸葛亮重用了除楊儀外,還有馬良,馬謖,廖化,尚郎,董恢等,都是諸葛亮襄陽的老鄉。

楊儀是諸葛亮的參謀長,自然會代他下達很多的施令。

這是魏延不買賬,兩人發生矛盾。

《三國志-蜀書-費禕傳》記載:『魏延與長吏楊儀相憎惡,每至並坐爭論,延或舉刀擬儀』。

由此可見,魏延與楊儀矛盾已久,大家討論問題,魏延便想動刀,不太合適。

也說明其胸無城府,是一個坦蕩之人。

諸葛亮臨死前,隻有楊儀與薑維在旁邊,所以命楊儀領兵逐漸退回,魏延斷後。

楊儀故意派人通知魏延,而魏延不信這是諸葛亮的『遺囑』。

於是楊儀抓住了把柄,一天數次飛書成都說魏延反叛。

魏延也派人送書信去成都說楊儀反叛。

在成都的那些蜀漢大臣們,隻是憑借印象打分罷了。

楊儀在朝中關系多,魏延長年在外駐守,朝中誰認他呢?

所以大家都信了楊儀。

魏延對蜀漢是忠心耿耿,他隻是不買楊儀的帳,想搶先回到漢中。

敵人在北方,,如果魏延反叛,為何不去北方投敵,而是南下呢?

最終,楊儀利用魏延對馬岱的信任,殺了魏延。

陳壽在《三國志》說了句公道話:『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

司馬光也肯定這一點說:『延欲殺儀等,冀時論儀已代諸葛亮輔政,故不降魏而南還擊儀,實在無反意也』。

魏延是不是謀反,在他死後,看楊儀的表現便可知道真相。

《三國志-蜀書-魏延傳》記載,馬岱將魏延的首級交給楊儀時,『儀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遂夷延三族』。

就算魏延真謀反,楊儀是奉命殺魏延,也不該如此惡相吧。

諸葛亮剛死,大敵當前,殺了大將,並不是高興的事。

楊儀卻踏著魏延的首級大罵,表現出小人得意的快意,與卑劣的本性。

而真正有意謀反的不是魏延,而是楊儀。

回成都後,楊儀覺得有功,該是他接替諸葛亮輔政,結果卻是蔣琬代替了諸葛亮的位置。

他開始滿腹牢騷,費禕去看他,他說了實話:『往者丞相歿之際,吾若舉兵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

令人追悔,不可復及』。

由此看出,楊儀曾有過降魏的想法,沒有行動後悔了。

費禕不敢隱瞞,上報了劉禪,楊儀被貶為庶人,後自殺。

劉禪後來念魏延有功,賜棺槨葬之。

可惜魏延去世後,蜀國真成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

魏延一生剛直,卻盛氣凌人,與楊儀之爭猶如君子與小人。

君子做事識大體,不拘小節,所以,小人就有了空隙,每每得逞。

楊儀費勁心事除掉魏延,自取滅亡,又自毀蜀漢長城,罪不可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