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歷史上不隻有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亦有孫權五攻合肥,諸葛亮北伐一方面是為了實現『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偉大理想,另一方面則是為了不被困死在小小的蜀地,所以諸葛亮等人傾盡蜀國全部國力進行北伐,那孫權又是為了什麼與合肥杠上了呢?
下面就讓我們進入正題,探討為何孫權五次征討合肥都失利了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三國時期的合肥到底有多重要,為何孫權對他情有獨鐘?
合肥臨近建業,建業是什麼地方,建業是當時吳國的都城啊,俗話說:側臥之塔其容他人酣睡,更何況是都城這麼重要的地方,一旦曹魏從合肥南下,建業極有可能被一鍋端了,那豈不是丟人丟大發了,擁有了合肥,也就給首都上了一層保險,再也不用擔心被敵軍突襲了。
擁有了合肥,孫權就可以真正的睡一個好覺了,不用每天都提心吊膽,覺都睡不安穩,真乃人生一大悲哀呀!東吳如此弱小,能夠堅持三國鼎立這麼多年,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地理上的優勢,長江就是他的天然屏障,而合肥正是長江的橋頭堡,隻有能夠將他攻占下來,東吳才有反攻的希望,不至於一直被動挨打,還可以將戰場北移到淮河一帶,因此,合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孫權才能夠展現出『合肥虐我千百遍,我待合肥如初戀』的氣概,縱然五次失利,依舊不懼,勢要拿下橋頭堡!
其次,我們來了解一下守衛合肥的將領,正是大名鼎鼎的魏國大將張遼。
張遼位於五子良將之首,絕不是浪得虛名的,是靠赫赫戰功強硬上位的,公元215年,曹操率領大軍在漢中想要征服蜀漢,孫權決定此時出兵,一方面是因為曹操勢大,唇亡齒寒,孫權絕不能眼睜睜看著曹操把劉備滅掉,不然接下來倒黴的就該是他孫權了,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顯示一下吳國的存在感,畢竟吳國被長江封鎖,世人仿佛隻認識曹操和劉備了,孫權必須打幾場漂漂亮亮的仗,來宣誓自己的存在,於是孫權率領十萬大軍攻打合肥,此時鎮守合肥的曹魏大將是張遼、樂進與李典《五子良將,分別是張遼、樂進、於禁、張郃、徐晃,而典韋被曹操稱為『古之惡來』三個領軍大將皆為無雙神將,有萬夫不當之勇》,盡管合肥守軍人數為隻有區區7000餘人。
正常看來,10萬對7000,就仿佛碾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但是可惜,三個萬人敵是可以組成bug的,在孫權10大軍的圍攻下,激發了合肥守軍的鬥志,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逍遙津之戰,打得吳軍無人敢應戰,做起了縮頭烏龜,孫權圍攻了十餘日之後感覺純粹是在浪費時間,於是下令撤軍,在撤軍的過程中,猛將張遼居然率軍追擊,率領八百死士發起反攻,無奈寡不敵眾,死士和張遼都被包圍了,在如此危急時刻,張遼硬生生帶著一部分士兵殺出了重圍,更讓人佩服的是,見還有一部分士兵被包圍,張遼居然又殺了回來,似入無人之境,這次戰鬥,徹底令吳軍失去了士氣,甚至如果不是東吳十二大虎臣之一的凌統率領三百死士用血肉之軀構成了一道人墻,那孫權或許就要交代在這裡了,張遼也就超額完成了任務,更有可能立馬結束三國時代,進入大一統時期。
最後一點,那便是吳國的士兵本來就以水軍著稱,水軍戰力可以稱之為是三國第一水軍,但這也就意味著,陸戰給曹魏提鞋都不配,東吳戰馬資源更是奇缺,到了陸地上,那可真的是『打打不過,跑跑不了』,尷尬至極,所以別看孫權率領數十萬大軍來襲,但實際上戰力真的是弱的可憐,因此中國歷史上,除了朱元璋再也沒有一位皇帝能夠從南打到北,一統中原了。
所以孫權攻城略地屢屢失利,正常正常,太正常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