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是一部以歷史為主的古典演義小說。
既然是小說,就有其文學藝術的寫法,其中雖然大部分都是以歷史為基出寫的,但不免也有虛構的成分。
所以,這裡隻說《三國演義》裡的內容,且拋開歷史不談。
在《三國演義》中,有很多著名、精彩的故事情節,比如『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佈』、『千裡走單騎』、『單刀赴會』、趙子龍長坂坡救劉禪、張飛當陽橋退敵等等。
當然,還有『曹操敗走華容道』這段。
當時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於周瑜,曹軍死傷無數,而後曹操一路敗退。
而此時的諸葛亮已經派兵部署得當,在曹操敗退的路上,分別讓張飛、趙雲等去攔截曹操,此時攔截曹操,縱然不能抓住他,也能將曹軍消滅不少,還能得到一些輜重。
當然,諸葛亮也知道曹操在眾將的保護下,會得以全身而退,而後會退走華容道。
諸葛亮明知曹操會走華容道、也知道關羽不會殺、也不會抓曹操,但最後還是智激關羽,不僅讓關羽去華容道等曹操,而且還立下了軍令狀。
事情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正如諸葛亮所料,關羽果然不僅沒抓、沒殺曹操,而且還讓曹操安全的離開了。
而關羽雖然立下軍令狀,按理說是要軍法處置的,但劉備、張飛豈能讓關羽就這樣白白的死去。
故而,在劉備、張飛的求情下,諸葛亮才放了關羽一馬。
那曹操敗走華容道,諸葛亮明知關羽不會殺曹操,為何還派他去呢?
其實,諸葛亮之所以這樣安排,要的就是曹操不死,當然諸葛亮可不是臥底哦,諸葛亮這樣做是有原因的。
首先,諸葛亮給劉備的戰略部署,是鼎足而立、三分天下。
曹操在赤壁之戰大敗後,在短時間內難以再對江東大規模的用兵。
在之後的時間裡,正是劉備要抓緊擴充自己實力的機會。
因為,在赤壁之戰後,三分天下的大勢趨向基本上已經初步形成。
不過,赤壁之戰剛剛過去,劉備還沒騰出手發展自己,此時還沒到鼎足而立的局面。
而當時雖然漢天子還名為天下共主,但卻隻是一個傀儡皇帝,掌握實權的卻是曹操,換而言之,曹操才是實至名歸的中原之主。
曹操雖然在赤壁之戰大敗,曹軍損失慘重,但這損失的大多是投降他的別處軍馬,自己的原有實力卻並未損失多少,也就是說,他的實力還在。
再則,曹操又有夏侯惇坐鎮後方。
總之,曹操的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
諸葛亮想要實現三分天下的戰略局面,曹操就需要活著。
因為曹操是中原之主,在亂世之中,如果曹操一死,中原將群龍無首,陷入混亂。
而這時的劉備實力尚小,但剛在赤壁之戰大勝的東吳則士氣更勝。
這時東吳就會趁曹操去世、中原混亂之際,攻占中原,如果東吳一戰成功,回過頭來就會收拾劉備。
如此,哪裡還有劉備和曹操、孫權鼎足而立、三分天下的局面。
所以,曹操此時還不能死。
其次,諸葛亮素知關羽忠義,曾經為了劉備,雖受曹操大恩大禮,卻不忘大哥之情,才有了後來千裡走單騎、過關斬將的故事情節。
這時諸葛亮不想曹操死,但對賬下諸將又不好明說。
想到關羽忠義過人,曾受曹操恩遇,只要曹操訴說前情,關羽勢力放曹操一馬。
如此,就達到了諸葛亮想要的戰略目的。
最後,關羽不僅忠義,而且武藝絕倫,同時又是劉備、張飛的結義兄弟,更是劉備最信任和倚重的大將。
但關羽為人驕傲,當然他確實有驕傲的本領,而諸葛亮剛來不久,關羽根本看不上、也不服諸葛亮。
諸葛亮知道關羽勇武,他想要立威、想要關羽為自己沖鋒陷陣、想要關羽順服自己,就需要想辦法讓關羽領自己的一個大情、更要讓關羽看到自己的威風。
於是就智激關羽,給他『設套』,讓他立下軍令狀。
結果,關羽放了曹操,犯下軍令狀,理性軍法處置。
這時,作為關羽大哥、作為諸葛亮主公的劉備,就急切的向諸葛亮求情。
此時,諸葛亮看到連劉備都低下頭向自己求情,於是就順著臺階放了關羽。
其實,諸葛亮也並非真的要殺關羽。
他心裡清楚,如果真殺了關羽,他在劉備這根本沒法混了,張飛肯定第一個不放過他。
再說了,他還要讓關羽為其沖鋒陷陣呢!
諸葛亮在劉備的求情下,才放了關羽。
劉備還要向關羽說:『快多謝軍師不殺之恩』。
關羽有了這次的『罪』,讓他不知不覺中領教了諸葛亮的手段,又不由自主的領了諸葛亮的情。
在這樣的情況下,關羽隻得對諸葛亮軍師再無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