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歷史上司馬懿和諸葛亮交手總共兩次,即諸葛亮第五、第六次北伐。
魏明帝曹叡太和五年,後主劉禪建興八年,即公元231年二月,諸葛亮領兵第五次北伐,這時候魏國的大司馬曹真生病,曹叡命令司馬懿帶領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抵禦諸葛亮。
進軍途中,張郃想請司馬懿分出部分兵力駐防雍、郿兩地,司馬懿說:”假如前軍能夠抵擋蜀軍,你是對的;如果不能抵擋,還把軍隊分為前、後兩部分,這就是項羽的楚軍被英佈擒拿的原因。
“於是全軍進發。
諸葛亮得知魏國大軍來到,便留下部分軍隊圍攻祁山,自己到上卦來戰司馬懿。
兩軍遭遇在上卦城東,然而司馬懿卻收斂軍隊依險紮營,並不出戰,諸葛亮回轉,司馬懿又領兵跟著到鹵城。
張郃要求司馬懿分出部分兵為,擺出截斷蜀軍後路的架子,說是”兩軍對壘不敢交戰,失去了百姓的希望』司馬懿不聽,繼續跟著蜀軍,跟上以後又上山紮營不肯交戰。
魏軍將領賈詡、魏平多次請戰不得,當面氣憤地質問司馬懿:”您害怕蜀軍像害怕老虎一樣,不怕天下譏笑嗎?
”司馬懿見眾將如此,左右為難,深感憂慮。
各位將軍不斷地前來請戰,五月辛巳日,無奈的司馬懿讓張郃去攻打無當監王平,自己領兵來戰諸葛亮,諸葛亮讓魏延、髙翔、吳班迊戰。
魏軍大敗,三千士兵被斬殺,司馬懿還保營寨,再不出戰。
六月,諸葛亮糧盡退兵,司馬懿派張郃追趕蜀軍。
張郃追至木門,被蜀軍伏兵箭射而死。
魏明帝曹叡青龍二年,後主劉禪建興十一年,即公元234年二月,諸葛亮第六次領兵伐魏,蜀軍安營在五丈原,魏軍渡過渭水紮寨。
到了這一年的八月,兩軍對壘已經一百多天了,諸葛亮多次派兵挑戰,司馬懿均不應戰。
諸葛亮令人送女人衣服給司馬懿,羞辱他。
司馬懿假裝大怒,向曹叡上表請戰,曹叡派辛毗持符節到軍中來,制止魏軍出戰。
薑維說:”辛毗持節來到,魏軍不會出戰了。
“諸葛亮說:”司馬懿本就無心出戰,請戰是做樣子給部下看的。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假如有打敗我們的機會,他還會千裡跑大後方請戰嗎?
”不久,諸葛亮病死在軍中。
西蜀退兵的時候,司馬懿得知諸葛亮已死,領兵追趕。
薑維等人突然鳴鼓回軍,仿佛要殺向魏軍,司馬懿見狀,急忙收斂軍隊後退,當地百姓編諺語說:”死諸葛嚇跑了活司馬”。
蜀軍退盡以後,司馬懿察看蜀軍留下的營壘,感嘆地說道:”諸葛亮真是天下的奇才呀!”
以上是我根據《資治通鑒》所譯下來的諸葛亮、司馬懿兩次交戰的全部過程。
那麼我們會從中發現什麼呢?
一、司馬懿集中全部可用的兵力參戰。
二、司馬懿早已打定了”跟而不打”的主意。
三、迫不得已的一仗司馬懿大敗虧輸。
四、木門道張郃隕命。
五、第二次交手司馬懿堅定執行”跟而不打”的方針,直到纏死諸葛亮。
六、諸葛亮對司馬懿的意圖心知肚明。
七、戰場上,司馬懿畏懼諸葛亮到了風聲鶴唳的程度。
八、司馬懿敬服諸葛亮。
盡管司馬懿和諸葛亮隻作戰兩次,時間一一第一次五個月,第二次七個月一一也總共隻有一年,我們卻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兩個人都是很高明的戰略家,互相之間都明白對手的長短優劣,即西蜀整體處於劣勢,戰場能力強於曹魏;曹魏整體處於優勢,戰場能力不如西蜀。
一一也就是說,司馬懿的戰場指揮能力不如諸葛亮。
正因為如此,西蜀利於速戰,千方百計尋求戰機;曹魏利於堅守,無論如何絕不出戰。
應該說,因為諸葛亮的死,最終還是綜合實力強的曹魏”不戰而曲人之兵”,取得了勝利。
所以,真實的歷史上,並不是諸葛亮追著司馬懿打,而是諸葛亮千方百計要打,司馬懿跟而不打。
“跟而不打”,似乎隻有司馬懿一人用過這樣的戰場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