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郭嘉,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你看毛主席是怎麼評價他倆的。《網路歷史》

一、郭嘉是否碰瓷諸葛亮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這句很流行的話,是近幾年才出現的。

之前一提諸葛亮,對標的從來都是司馬懿,而郭嘉卻是冷門人物。

那麼這是不是就意味著『郭嘉碰瓷諸葛亮』了?

答案是否定的。

諸葛亮就不必細解釋了,《三國志》中唯有他和陸遜,身為臣子卻獨占一『傳』,這殊榮已說明了一切。

而郭嘉卻跟程昱、董昭、蔣濟、劉曄擠在一起,位居荀彧、賈詡和荀攸之後。

在『曹魏謀士排行榜』上,處於第二梯隊。

古人著書寫傳,猶如今者開會排座位,誰前誰後從來都是其重要性的體現。

許多人便以此為依據表示:郭嘉連第一梯隊《荀彧、荀攸和賈詡》都沒入,他憑啥跟獨占一傳的諸葛武侯相提並論?

換句話說就是,為何郭嘉進入第二梯隊?

筆者的答案是,倘若是曹魏一統天下,郭嘉必會進入第一梯隊。

隻可惜三國末期出了一個司馬懿,導致了三分歸晉。

而以曹操對郭嘉的喜歡程度,陳壽敢把郭嘉向上排嗎?

這種情況,也反應在薑維身上。

陳壽給薑維的評價很低,『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

但耐人尋味的,他卻又把郤正對薑維超常的贊美,錄入在《三國志》中,那可是很長的一段。

這對惜字如金的《三國志》來言,可謂反常之極。

陳壽為何要這麼幹?

他也沒辦法,司馬昭最恨的人就是薑維,曾派人去謀殺薑維。

後來明明都投降了,又搞出了一個鐘會謀反,狠抽司馬昭的臉。

因此陳壽隻能明踩《評價很低》暗捧《郤正贊美》,郭嘉何嘗不是如此呢?

誰讓曹操太喜歡,後代又丟了天下?

湊合著擠在第二梯隊吧!

同時在三國時期,有三位英年早逝者殊為可惜。

分別是曹魏的郭嘉,蜀漢的龐統,還有東吳的周瑜。

這三位都是足以影響三國走向的人物。

其中龐統跟諸葛亮齊名,所謂臥龍鳳雛。

周瑜也跟諸葛亮齊名,所謂『一時瑜亮』,為何郭嘉就不能?

因此這不是『郭嘉碰瓷諸葛亮』與否的問題,而是郭嘉長久以來,一直被嚴重忽略!之所以他會被嚴重忽略,筆者認為有兩點原因,也可以說是郭嘉的兩大特征所導致!

二、郭嘉的兩大特征

其一:郭嘉是純粹的謀士

人才有兩種,一曰復合型,二曰純粹型。

諸葛亮、荀彧、周瑜,這是魏蜀吳三國中,三大復合型人才的代表。

尤其是諸葛亮最牛,連發明創造這事都有『木牛流馬』和『諸葛連珠弩』這兩項專利。

復合型人才更全面,這就是為何陳壽非要說,諸葛亮軍事能力比不過其治國能力的原因。

軍事能力80分,治國能力100分。

隻能諸葛亮自己跟自己比,其他人都沒資格。

比如,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就妥妥碾壓司馬懿,這可不是小編胡說。

李世民等歷史牛人都這麼認為。

李世民都氣得罵:好你個司馬懿,被諸葛亮揍得頭都不敢露,這讓我關隴勇士情何以堪《李世民是關隴人氏》。

反觀郭嘉,他是典型的純粹型謀士。

雖從沒帶兵打過仗卻算無遺策!曹操揍呂佈時,糧草要沒了便想撤軍。

郭嘉表示,如今非但不能撤,反而更要『急攻之』,果然呂佈被捆上了白門樓,遭曹操調戲一番後殺了!

曹操跟袁紹開戰前,心裡一個勁打鼓,孫策會不會趁機搞我?

郭嘉又站出來了道:『孫策必死於匹夫之手。

老大若擔心打不贏袁紹,那就聽我十勝十敗論……』果然孫策死於許貢門客之手,袁紹也被曹操按在地上摩擦了。

故而,諸葛亮由於全面,是重劍無鋒。

郭嘉由於純粹,是劍出封喉!是兩種不同風格。

其二:郭嘉是猛獸獨行

荀彧、諸葛亮、程昱等謀士,都是一方勢力《門閥士族》的帶頭大哥。

如荀彧是潁川瓢把子,諸葛亮是荊州首領,程昱則是兗州的代言人。

那麼郭嘉呢?

是典型的『猛獸獨行』。

他雖是潁川人,應劃歸為潁川勢力,可耐人尋味的是,潁川的另一大咖陳群,沒事就找曹操告郭嘉的狀,一再表示:郭嘉人品大有問題,不能重用。

跟郭嘉情況很相似的還有賈詡,不過賈詡是因搞掉了曹操的長子曹昂,不得不『猛獸獨行』。

郭嘉卻是自絕於『潁川』,我行我素。

換句話說就是,郭嘉就認曹操,其餘者——對不起,不是我看不起其中的某一位,而是看不起你們所有人!

曹操則更逗,嘴裡說著我必考慮,一轉頭卻跟郭嘉一起肆無忌憚的擼串、吹牛。

兩人的人品是交相輝映。

估計此刻陳群,必會一頭黑線。

這說明了啥?

就一條,郭嘉因沒有勢力或派系,從來不摻和那些鬥爭漩渦,這反而讓曹操更加喜歡。

因為沒有相關勢力《派系》,就等於沒有相關利益牽扯,所以郭嘉的計謀才犀利無比,總是能一劍封喉!

這點諸葛亮就曾吃過大虧,用了馬謖,導致街亭之敗。

荀彧也吃了大虧,最終跟曹操交惡,拿到了空食盒。

程昱也是吃了這虧,都官至『車騎將軍』了,而且還一直掛著軍銜,卻就被曹操當謀士用,從來沒統過兵。

從郭嘉這第二個特征分析,難怪曹操那麼喜歡他,幾乎沒有私心雜念,不會考慮自己勢力《派系》得失,故而能看得真,辨得明,切得透,計謀一出,便一劍封喉。

因此赤壁之戰後,曹操哭郭嘉是真情流露,他一直都視郭嘉為臂膀和人生知音。

當年兩人一見面曹操就叫:能讓我成大事的人,必是郭嘉。

郭嘉也吼:老曹才是我值得輔佐的老大。

每個傳奇故事的背後,必是傳奇之人。

郭嘉猶如一頭獨行猛獸,特立獨群於三國之中。

三、毛主席對他倆的評價

猶如李世民否認司馬懿,認可諸葛亮一樣,那麼郭嘉和諸葛亮,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

筆者認為,咱還是看看毛主席他老人家,是如何點評這兩位的。

對諸葛亮,他老人家點評的很多,比如對諸葛亮七擒孟獲就非常推崇。

同時還對諸葛亮的隆中對,提出過不同看法,認為劉備最終失敗,『始誤於《隆中對》,千裡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不過筆者卻認為,最能說明問題的是,他老人家提出了一個『諸葛亮用兵不二過』的觀點!

據《毛澤東讀文史石籍批語錄》所載,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之所以會發生馬謖的街亭之敗,在他老人家看來,根由不在馬謖,而是『初戰亮宜自臨陣』,也就說蜀漢首伐曹魏的關鍵之戰,諸葛亮應該親自臨陣,而不是派遣將領!

這點筆者相當贊佩的,在三國時期就有成功案例:曹操烏巢劫糧,便是他親自臨陣指揮!當時是前有阻擊,後有追兵,眼看要大敗,可曹操卻拔劍在手怒吼:不必管後面,就給我向前沖。

故而搏命一擊,攻下了烏巢!

可想而知,若非曹操親臨,他派哪一個將領前來,根本劫不下烏巢,曹操也必敗於官渡!

隨後,當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木門道設伏殺了張郃之後,老人家再次批註:自街亭之敗後,每出,亮必在軍!

顯然諸葛亮吸取了教訓。

不過老人家卻又提出一個不同看法,認為諸葛亮自此後,無論大事小事都統統過問,顯然走入了另一個極端了,『是一種累死人的統帥法』。

那麼老人家對郭嘉是如何評價的?

老人家曾多次向多人推薦過,要讀《三國志》中的《郭嘉傳》。

如老人家曾這樣說道。

世上沒有先知先覺,無非是多謀善斷,留有餘地。

《三國志》裡《郭嘉傳》值得一讀。

郭嘉這個人足智多謀,初在袁紹麾下不得施展,他說袁紹『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就跑到曹操那裡。

曹操說他『每有大議,臨敵制變。

臣策未決,嘉輒成之。

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可惜中年夭折,曹操大哭。

在老人家眼裡,郭嘉的厲害是體現在『多謀善斷』上。

同時對郭嘉的《十勝十敗論》也曾點評過:郭嘉是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智謀之士,他的十勝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面,切中要害,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從老人家對諸葛亮和郭嘉的點評來言,顯然郭嘉得到了老人家的更多肯定。

不過,筆者分析了一下,對諸葛亮的評價,似乎不是站在謀士角度,而是統帥,如點評『是一種累死人的統帥法』!而對郭嘉,卻以純謀士角度,如『傑出的智謀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