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8月,曹魏權臣司馬昭發動滅蜀之戰,遣鐘會、鄧艾、諸葛緒兵分三路伐蜀。
時蜀漢危亡之際,大將軍薑維率軍鎮守劍閣,憑借山川之利將魏國主力大軍鐘會所部阻擋於劍閣之外,然不料魏將鄧艾兵行險招,竟由景谷道偷渡陰平,直逼成都,蜀國朝野聞之震驚。
時諸葛亮之子諸葛瞻主動請纓率成都守軍於綿竹阻擊鄧艾大軍,然終兵敗被殺。
公元263年11月,鄧艾大軍兵臨成都城下,後主劉禪見狀終開城投降,至此蜀國宣告滅亡。
蜀國滅亡的這個過程可謂相當之迅速,從司馬昭8月發動滅蜀之戰,到11月劉禪開城投降,期間隻不過短短3個月的時間,想劉氏在蜀地也經營了數十年,怎就如此不堪一擊呢?
或許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一個問題,那便是在抵禦魏國入侵的蜀國軍事力量中貌似少了一部分,少了那一部分呢?
沒錯,那便是蜀國在南中地區的軍事力量。
提到南中地區,相信大家都會想到南蠻王——孟獲。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描述得非常精彩,時諸葛亮以仁義感化孟獲,盡收南中人心,孟獲亦曾有言誓死效忠蜀漢,為何在蜀漢滅亡之際,南中之地竟未出一兵一卒支援成都呢?
南中人心,從未收服
這裡先來說說孟獲為何不來救援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問得缺乏常識,應該表述成『在蜀國滅亡之際,南中蠻族為何不來救援』才更為恰當。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到蜀漢滅亡的時候,孟獲還在不在世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使在世,那也是一個很年邁的老頭了,還談何救援呢!孟獲是在諸葛亮公元225年南征,平定南中叛亂後才臣服的,到公元263年蜀漢滅亡,期間整整相隔了38年之久,估計當時孟獲即使在人世,少說也得七八十歲了。
有道是『年過七十古來稀』,像孟獲這樣一位蠻族首領若能活到七十高壽應該是會有記載的,但史書上卻並未記載孟獲的生卒年月,想必他並沒有見證蜀漢的滅亡。
在演義中,孟獲及其手下的南中蠻族確實是誠心臣服蜀漢了,但這畢竟是小說之言,歷史上的真實情況又如何呢?
諸葛亮南征采用以『攻心為上,收服人心』的策略確實不假,然可惜的是他至始至終並未能收服南中人心。
不過這個也不能怪諸葛亮不夠高明,因為隻有在絕對的實力情況下,才能真真正正收服人心,令四方臣服,而蜀漢並沒有那個實力,因為它畢竟隻是偏安一隅的一方小國。
昔日劉備平定漢中,自立為帝時,南中地區《南中四郡》還是很穩定的,這在於它有實力,畢竟當時的蜀漢盛極一時,連北方的曹操都被它擊敗了。
然自劉備夷陵兵敗後,南中人心就開始浮動了,在劉備死後,更是直接明目張膽的造反了。
《三國志》記載:
『先主薨,高定恣睢於越巂,雍闓跋扈於建寧,朱褒反叛於牂柯』
故由此有了後來的諸葛亮南征平叛。
然而通過諸葛亮的一次武力鎮壓,南中人民就真的對蜀漢臣服了嗎?
這自然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說南中人心從未收服呢?
從以下幾個方面我們便能清楚的看出:
第一:在南中設立『庲降都督』,這是劉備入蜀後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在南中地區設立的最高軍、政機構,其目的就是要穩定南中的局勢。
第二:遷移南中人民,當年諸葛亮南征平叛後,曾遷移了南中地區上萬戶人家到成都平原,並選拔他們作為精銳部隊。
諸葛亮北伐時有名的『無當飛軍』便是來自於此。
第三:公元233年,南夷豪帥劉胄再次發動叛亂。
時諸葛亮尚在,南中地區卻依然有叛亂發生,可見南人並未有臣服之心。
第四:延熙三年《公元240年》,南中漢嘉地區蠻族發生叛亂,時向寵率軍前往平叛,最終不幸戰死。
沒有絕對的實力,何以降服他人!南中人心自始至終並未臣服蜀漢政權,蜀漢在滅亡之際,有談何奢望南方蠻族來援助呢?
沒趁火打劫已是萬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