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長河》:孝莊以三國敲打索額圖和明珠,暗示奪嫡還是專權?《網路歷史》

在近期的熱播劇《天下長河》中,索額圖曾頗為得意地對女婿伊桑阿大講為官之道,並稱自己之所以穩坐高堂,就是因為熟讀《三國志》。

然而,孝莊皇太後卻借著百官為其祝壽的契機,敲打了索額圖和明珠。

提醒他們:『過去太宗皇帝常說,外戚是最傷腦筋的,要是本朝也出個袁紹,出個董卓什麼的,那才是想瞎了心』

即便索額圖和明珠想當董卓和袁紹,可康熙也不是漢獻帝,這一點滿朝文武心知肚明。

那麼,向來睿智的孝莊太後為何用這樣的比喻?

誰是外戚?

誰又是董卓和袁紹呢?

本文將結合《天下長河》,從歷史的角度分析,索額圖和明珠這兩位權臣到底和三國有什麼關系?

這場龍爭虎鬥又會是什麼結局?

    一、雙相為何是外戚?

什麼是外戚?

班固在《漢書·外戚傳贊》中指出,外戚就是帝王的母族、妻族。

自古外戚專權引發的禍端不勝枚舉,尤以東漢王莽篡權是外戚幹政最嚴重的時期。

論起康熙的外戚,那就更是數不勝數了。

畢竟康熙正式冊封過的後妃足有58人,除去雍正的生母烏雅氏是死後追封的皇後外,康熙共冊封過三位皇後、三位皇貴妃和一位貴妃,其餘後妃不算的話,以上這些女子的外戚就不計其數。

算起來,索額圖和明珠還真該列在其中。

《天下長河》中有這樣一幕,索額圖與太子胤礽玩鬧,任由小家夥在自己的臉上畫老虎,最後被明珠添油加醋地描了一臉紅。

論起這親疏關系,索額圖自稱是太子的『叔姥爺』,這一點完全符合史實。

這是因為,康熙的第一任皇後赫舍裡氏,是輔政大臣一等公索尼長子噶佈喇之女。

而索額圖是索尼的第三子,也就是赫舍裡皇後的親叔叔。

從這層關系看,太子也就擁有了最強外援——索黨。

與索額圖相比,明珠的背景也不差。

納蘭明珠出身於葉赫那拉氏,這一族也算名人輩出,譬如明珠之子——納蘭性德。

提起葉赫那拉這一支,還要從明珠的祖父金臺吉說起。

金臺吉是葉赫那拉部統領,曾經聯合九部征討建州女真,也就是曾與努爾哈赤抗衡為敵。

金臺吉戰死後,他的兒子投靠了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其中一位後妃就是金臺吉的妹妹——孟古哲哲《又名孟古姐姐,是女真第一美女葉赫老女的姑母》。

康熙十一年,康熙在經歷了三位皇子夭折後,又迎來了兩位皇子,這兩人隻有胤禔活到了成年,即後來的大阿哥。

胤禔的母親惠妃便是明珠的親妹妹,這也就是為何影視劇中,大阿哥和母親惠妃會如此張狂的原因,他們仰仗的絕非康熙的寵愛,而是明珠這位宰相的權勢。

基於此,明珠算是康熙的大舅哥。

實際上,從明珠的嫡福晉來論,他同時還是康熙的堂姑父。

索額圖與太子親近,明珠與大阿哥親近,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二位權臣理應算作外戚。

由此看來,孝莊太後的敲打是多麼應景又合乎情理啊!

      二、董、袁專權對比索、明上位

三國之亂初現,應從董卓、袁紹起。

東漢末年,漢靈帝驕奢淫逸,耽於享樂,重用宦官,開啟了宦官專政亂權、賣官鬻爵、為禍天下的序幕。

玩得太開的漢靈帝在33歲那年赫然駕崩,13歲的嫡長子劉辯登基稱帝。

可惜啊,此時的東漢名存實亡,在著名的『十常侍』和外戚發生『火拼』後,倒黴的劉辯流落民間,被以『勤王』為名的董卓『捕獲』。

又因這個小皇帝言語不如弟弟劉協爽利,被董卓脅迫退位,劉協自此成為了東漢的末代皇帝,史稱漢獻帝。

與此同時,與董卓一樣有思想、有野心的大軍閥還有一人,此人正是袁紹。

董卓和袁紹其實就是一丘之貉,像極了索額圖和明珠。

隻是時事造人,前者和後者有著最大的區別:生逢末世和開國建功。

      漢獻帝被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索額圖與康熙最初共事時,康熙也在被鰲拜鎖著喉。

相較於董卓的專橫和不軌而言,索額圖是在尋找成為康熙近臣的機會。

最終,董卓緊扣漢獻帝的脈門,而索額圖卻助康熙除去了鰲拜這個心頭大患。

從這個角度看,董卓和索額圖有著本質區別。

董卓和袁紹是有過合作的,就是對東漢權宦的絞殺。

此後,二人分道揚鑣,互相征討。

如果硬要說他們這兩大軍閥與索額圖、明珠有相似之處,大概是同樣出身名門吧。

袁紹出身於勢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從高祖父起,家族世代為官,官拜三公者便有五人。

這樣的身世背景無疑與索額圖是相似的,相較於董卓的殘暴,袁紹更善於識人、用人,三國時期著名的謀士許攸和荀諶全都為他所用。

這一點,是不是像極了善於結黨的索額圖和明珠?

      雖然袁紹自詡不凡,為此與董卓撕破臉,可是這兩個人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因為袁紹也有重立皇帝《幽州刺史劉虞》的念頭。

單就這一點,哪怕他有不世之功,也會因為不臣之心而遭世人唾棄。

由此,便是孝莊皇太後以這二人作比方,去提醒索額圖和明珠的原因。

孝莊皇太後口中的『太宗皇帝』便是皇太極,也是啟蒙索額圖去讀《三國志》的人。

這個細節嚴絲合縫,不得不感嘆《天下長河》的編劇確實用了心。

事實上,索額圖和明珠爭得頭破血流的不過是一份恩寵,是為自己的利益團體謀利。

從自身實力來講,即便他們是外戚,也沒有足以與康熙翻臉的籌碼。

所以,董卓和袁紹奪權,奪的是天下大權;索額圖和明珠奪權,奪的是朝堂之上的話語權。

這一點,完全在康熙的拿捏之中。

     三、索額圖與明珠,參與奪嫡之爭?

憶柔在上一篇文章提到過,索額圖最終身死族滅,就是以參與皇太子之爭被處死的。

那麼,明珠是否也參與其中呢?

《天下長河》有這樣一幕,惠妃省親多有抱怨,而明珠卻如履薄冰,甚至在看見大外甥胤禔行『厭勝之術』,頓時十分警惕。

此時的胤禔已經心生『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而明珠十分清醒。

事實上,歷史上的明珠從未與胤禔狼狽為奸。

這主要是因為,康熙一朝的奪嫡之爭來得比較晚。

1703年,這一年是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已經平定了三藩、收復了臺灣、征討了噶爾丹,完成了許多大事。

也正是在這一年,索額圖被康熙處死了。

索額圖的死,直接傷了康熙和太子胤礽的關系,父子之間出現了心結。

直到五年後,才第一次掀起了奪嫡之爭。

1708年,康熙帶著兒子們巡幸塞外。

這期間,太子突然像變了一個人,被彈劾暴虐不堪,十分不仁。

在回京的路上,康熙與大臣在帳篷中議事,太子竟然扒著縫隙往裡窺探,使得康熙勃然大怒,認為太子有『弒逆』之嫌。

而後,太子被廢。

接下來,餘怒未消的康熙將太子交給了大阿哥看管,可能是等了多年的關系,大阿哥天真地以為太子要徹底倒臺了,竟然上疏請求康熙殺了胤礽。

一向將親情看得很重的康熙,怒斥大阿哥是『亂臣賊子』。

不久,大阿哥被三阿哥彈劾,指正他以魘術詛咒廢太子胤礽。

自此,大阿哥被康熙幽禁起來,算是在奪嫡之戰中下了線。

      此時的明珠在哪呢?

就在康熙巡幸外出時,明珠便已經病故了。

而早在十年前,明珠就已失勢,能夠自然而亡,也算是他的幸運。

隻是,他的外甥就很不幸了。

沒有了明珠這個舅舅做智囊,大阿哥終是沒能藏住自己的愚蠢和野心,也因他的貪得無厭自食惡果。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雙雙敗下陣來。

索額圖和明珠,顯然與此無關。

不過,將索額圖歸於太子黨也是沒問題的。

尤其是明珠最先倒臺,更給了索額圖權傾朝野的契機。

當一個人權力到達了頂峰,便容易迷失自己。

從明珠落馬到索額圖被處死,康熙給了索額圖五年時間,滋養得他更加無法無天,甚至讓康熙在他的身上看到了鰲拜的影子。

康熙沒有立刻動手,而是縱容索額圖瘋狂,最終令其自取滅亡。

可以說,是索額圖放大了胤礽這個太子心中的焦急,使他迫不及待地要坐上皇位。

從這個角度看,索額圖有教唆太子謀反、離間皇家父子情誼之嫌,縱然他為康熙一朝建功無數,康熙都不能留著他了。

從重臣到寵臣,再從寵臣到權臣,明珠和索額圖的結局不盡相同,大概是一個將孝莊太後的敲打放在了心上,一個早已忘乎所以所致吧!

     四、你從《天下長河》中看到了什麼?

索額圖和明珠就是康熙一朝的雙子星,有能力,善權謀,大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態。

康熙是懂得禦下的皇帝,才會允許兩股力量相互較勁,從而達到彼此制衡的目的。

《天下長河》講的是治河,卻有著如靳輔所說的各種為官之道和生存法則。

是康熙以上帝的視角審視眾生和朝臣,卻依然能從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適時隱忍自己的怒火,恰到好處地允許他人弄權。

這其實就是成年人的世界,允許不稱心存在,換取最好的結果。

以成年人的眼光看《天下長河》,常常會心生悲涼之感。

這種悲愴是普通人仰視權勢的『摧眉折腰』,也是位高權重之人時時警惕的『兔死狐悲』。

即便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索額圖和明珠,也要處處賠小心,做出必不可少的奴才之姿。

      伴君如伴虎。

是前一分鐘,索額圖還在沾沾自喜,與伊桑阿高談闊論,一分鐘後,他便被康熙摘了『大學士』的帽子。

是明珠躲在高士奇家,兩個人闖關後的『劫後餘生』,更是身不由己的同命相連。

康熙好似像成年人掌控不了的『命運』,隻能被他鉗制著裹足前行。

我們左右不了任何人,就像陳潢好話說盡、道理講清,卻依然無法勸服於振甲帶領縣民撤堤一樣。

就像靳輔每一次有冤屈,卻從不願為自己辯解一樣。

有苦自己咽,沒有人是你一輩子的靠山。

有問題自己解決,路總歸是要一個人走。

所以,即便索額圖與明珠不和,也會有互相賣對方面子的時候,這是一種利益交換,更是對兩黨平衡的維系。

畢竟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

這便是憶柔看《天下長河》之心。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