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下孔融
說到孔融,人人都知道他小時候讓梨的故事。
後來我看了歷史才知道,他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仗著自己是孔子的二十氏孫,看不起曹操。
因為曹操是太監的養孫,他爸爸曹嵩靠著賣官當上的太尉。
這樣的身世在孔融看來就是『賤民』自己是『高等公民』。
你這麼看不上曹操,可以不當他的官兒呀。
當了曹操的官,吃著他的俸祿,天天的罵著人家,隨時隨地的損著人家。
時不時地就要顯示一下你的境界高,曹操的境界低,就好像自己多正義似的。
你就直接說看不起曹操就好了,不要扯什麼曹操要篡位。
曹操是太監的養孫,也不一定就成不了才。
他爸爸賣官,跟他沒有關系。
他就是憑自己的本事上位的。
啥也別說了,你要有曹操一半兒的能耐還至於犯這氣迷心?
曹操滅了袁紹以後,進了鄴城,曹丕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
孔融諷刺他:『當年武王伐紂成功以後,把妲己給了周公』曹操一時沒明白。
就問:『典故在哪裡?
』孔融說:『以今度古,想當然耳』曹操這才知道孔融是在懟自己。
懟曹操別的,我就不說什麼了。
你千不該萬不該,不該說袁紹是不可戰勝的。
怎麼能在要打仗的時候說敵人不可戰勝呢?
還有父親母親對孩子沒有感情這種話是你說的吧?
我才知道,原來當初你是牙疼才不吃梨的呀。
再說一下禰衡
說到禰衡,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不一定是諸葛亮,但最找死的人卻一定是禰衡。
不可否認,禰衡確實是一個有才華的人,名傳天下,曹操、劉表都不願動手殺他。
如果說,禰衡是類似管寧那種,淡泊名利的隱士高人,或許還能得到各路諸侯的敬重,關鍵是,禰衡也熱衷於功名利祿,懷揣介紹自己的名片跑到許昌去了。
但他實在是太狂妄了,昔年高陽酒徒酈食其遭到劉邦的輕慢,都能按捺住自己的脾氣,讓劉邦見識到自己的才華,得到重用。
可禰衡無論到了誰的手底下,都恨不得別人把他當親爹一樣對待,不能有任何不敬,甚至你沒得罪他,都會遭到他的侮辱。
他管好友孔融、楊修叫自己的大兒、小兒,無論和誰都處不好關系。
最後死在黃祖這個武夫手裡,才閉上了那一張嘴!
為什麼曹操不殺禰衡呢?
曹操這個人,老謀深算,他要既殺禰衡,又不擔害賢之名,不讓自己招賢納士的大計因之受半點損害。
經過幾番唇槍舌劍的交鋒,曹操知道禰衡這種人肯定會被達官顯貴所嫉恨,所以他便派禰衡出使劉表,企圖以劉表無謀無量殺死禰衡,使自己毫無損失地解除心頭之恨。
劉表竟然識破了曹操的如意算盤,竟然也容忍了禰衡的譏諷,但他令禰衡去見黃祖,將禰衡放到黃祖的刀下。
不過曹操也沒有失算,不管將禰衡轉置誰的刀下殺戮,都應該說沒有出曹操的謀算。
並且,劉表這個『二傳』更有利於曹操,它似乎淡化了曹操的謀算,似乎減輕了曹操殺害禰衡的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