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資治通鑒·漢紀五十一》
【原文】蹇碩忌大將軍進,與諸常侍共說帝遣進西擊韓遂;帝從之。
進陰知其謀,奏遣袁紹收徐、兗二州兵,須紹還而西,以稽行期。
蹇碩,原本是漢靈帝的小黃門。
漢靈帝自黃巾軍起事以後,就開始留心軍事。
恰好身邊的蹇碩身體壯健,又通曉軍事,於是很受靈帝信任,
帝自黃巾之起,留心戎事;碩壯健有武略,帝親任之《資治通鑒·漢紀五十一》
中平五年《188年》,漢靈帝設置西園八校尉,任命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是西園八校尉的首領。
他的手下不僅有袁紹、曹操等當時一等一的人才,甚至還可以管當朝大將軍何進。
八月,初置西園八校尉,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黃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於瓊為右校尉;皆統於蹇碩。
……雖大將軍亦領屬焉。
《資治通鑒·漢紀五十一》
蹇碩雖然成為漢靈帝面前炙手可熱的大紅人。
但是由於其宦官出身,估計當時很多當朝大臣、士大夫都是看不起他的。
蹇碩因此對這些人也是相當有隔閡的,尤其是當朝第一權臣大將軍何進。
何進出身屠戶,早先喪母。
其父何真再娶,生有一子二女。
因中常侍中的郭勝是何進的同郡人,於是何進走了太監的門路,把同父異母的妹妹送入皇宮,後受寵於漢靈帝,成為何皇後。
可以說,何進是皇親國戚,手握大權,他的身邊圍繞著當朝最優秀的士大夫,比如袁紹、劉表等,其實際權力甚至已經蓋過了漢靈帝。
當漢靈帝設置西門八校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鞏固皇權、限制何進。
實際上,公元188年的漢靈帝已經進入了生命的最後時期,馬上面臨著選擇東漢帝國接班人的問題。
當時有兩個候選人:一是何皇後生的兒子劉辯,二是愛妾王美人生的兒子劉協《即後來的漢獻帝》。
帝以辯輕佻無威儀,欲立協,猶豫未決。
《資治通鑒·漢紀五十一》
靈帝喜歡幼子劉協,有意立其為太子,但這顯然會遭到何進一派的激烈反對。
而作為漢靈帝限制何進的馬前卒,蹇碩與何進的矛盾自然是尖銳的。
於是蹇碩就找到自己的同盟軍——諸常侍,共同勸說靈帝派遣何進西征韓遂,漢靈帝毫不猶豫就同意了。
西征韓遂可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一是韓遂叛亂聲勢浩大,形成了一定的氣候,何進去了不一定能打贏。
二是即便平定了韓遂叛亂,還能有什麼獎賞呢?
何進現在身為大將軍,已經是官至頂峰、無以復加。
三是最要緊的,西征韓遂就意味著遠離權力中心。
在漢靈帝已經病入膏肓、權力更替即將開始的時候,任何人都知道離開權力中心意味著什麼?
一旦劉辯不能成為下一位皇帝,那何進所有的權力、榮華、富貴都將瞬間不保。
因此,何進不能也不敢接受這個西征韓遂的任務。
但在『君君臣臣』的封建權力模式下,『抗旨不遵』則同樣可以讓何進陷入道德的折磨、權力的困境。
如我們在職場中經常會面對的情況,領導安排你去辦一些事情,
如果去做呢,損人不利己、出力不討好;
如果不去呢,搞得上下不和、職場尷尬,沒法在領導下面混。
經常有人在私信問我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有的還非常激動地回我『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我能理解這種鬱悶委屈的心態。
我想說的是:
職場本來就是一個權力場,權力、利益、人情、世故的集中交換處,在何時都一樣、在哪裡都一樣。
如果不能直面裡面的矛盾,學會解決的辦法,即便換了地方也會遇到。
就如上述這種進退兩難的困境,何進用了一個『進』一個『拖』完美地解決了問題。
所謂『進』,何進沒有直接拒絕《當然也不敢》漢靈帝的命令,而是要求派袁紹到徐州和兗州去調集軍隊,以便有充足的軍隊西征韓遂。
這裡首先就是一個態度的問題。
領導交辦的事情,不管好辦不好辦,首先在態度上堅決支持,然後再慢慢籌劃對策,最好既能站著,還能把事給辦了。
所謂『拖』,袁紹去徐州和兗州去調集軍隊是一件復雜的事情,既要征人,還要征糧草,尤其在黃巾叛亂之後,兵荒馬亂,天災不斷的情況下,等全部完成了就是猴年馬月了。
這一前提條件沒有完成,後面出征韓遂的事情就更沒影了。
事實證明,在何進一『進』一『拖』之間,漢靈帝在一個月後就駕崩了,西征韓遂的事情自然不了了之。
何進還迅速行動,趁機發動政變,幹掉蹇碩,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