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而在這個分分合合的歷史中,有一段特別的插曲。
它上承東漢,下接西晉,它蘊含了無數英雄的智慧勇猛;它充滿了各路豪傑的運籌帷幄。
那是一個三足鼎立的舞臺;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舊政已亡、新權未立的時期;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
那個時代被稱之為三國。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皇室衰微、朝廷混亂、群雄爭鋒、烽煙四起、戰火連綿。
紛亂中,魏、蜀、吳三個軍閥勢力相繼崛起並成鼎足之勢,終被西晉所一統。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形容三國,那就是亂。
事實上,三國雖然亂,但這段歷史其實並不是太復雜,隻是因為戰爭太平凡,導致了人才更替過快,出場人物眾多,讓人一時間有些理不過來。
其實我們可以將這段歷史,按階段劃分,首先大的可以分兩段。
一個是東漢末年的群雄時代,一個是魏蜀吳的三國鼎立時代,這兩者聯系十分緊密,雖然第一階段是屬於東漢時期,但他同樣也是三國時代的一個基礎,如果想要梳理三國歷史,這一段必須得帶上。
然後,咱們再來細分,東漢末年可以分為許多小時代,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主角。
黃巾軍時代
公元184年,太平道首領張角及兄弟張梁和張寶率信徒發起民變,史稱黃巾之亂。
黃巾之亂直接導致了群雄割據的局面出現。
當時為了鎮壓黃巾軍,漢靈帝派皇甫嵩、盧植及朱雋等率中央軍壓制,又令地方州郡政府和豪強地主招募軍隊協助。
188年漢靈帝采納劉焉的建議,將負責監察各郡的刺史賦予兼有地方軍政權力,以加強對各郡的控管,並且將部分刺史升為州牧,由劉姓宗室或重臣擔任。
這一措施使得州正式成為一級行政區,雖有利於鎮壓各地叛亂,但當朝廷發生內亂後,掌握地方權力的州牧及刺史紛紛割據一方,不再受朝廷節制。
雖然最終叛亂平息,但也因此造成各地諸侯擁兵自重,東漢朝廷的威信幾乎是蕩然無存。
漢靈帝即位之後,少帝劉辨即位,朝廷內部又發生了十常侍弄權之事。
大將軍何進為了平息十常侍之亂,就調董卓進京。
最終軍閥董卓借著十常侍之亂的機會,率軍入都城奪取朝政大權。
最後董卓廢黜並殺死了漢少帝,改立劉協為帝,史稱漢獻帝。
從此漢室生死就掌握在了董卓的手中,天下諸侯以討伐董卓為由,掀起了漢末諸侯割據爭霸的浪潮。
董卓時代
十常侍之亂後,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始幹預整個東漢中央政權。
這引發了其他軍閥的不滿,大家開始反對董卓,190年,東郡太守橋瑁詐稱以京師三公之名向各地發檄文,陳述董卓的惡行,聯絡各地州牧、刺史及太守討伐董卓,共有十一路地方軍加入,群雄並起,共推袁紹為盟主,史稱『關東軍。
當時除了董卓勢力外,主宰天下大勢的是這些人:南陽後將軍袁術,冀州刺史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徐州刺史陶謙,西涼偏將軍馬騰,幽州奮武將軍公孫瓚,上黨行軍司馬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大混戰時代
192年董卓最後被司徒王允和部下呂佈等合謀刺殺,其族人亦被屠滅殆盡。
不久董卓屬下李傕、郭汜等人率兵攻入長安,,殺死王允,呂佈兵敗逃亡,李傕等人挾持漢獻帝,東漢王朝對群雄再無約束。
群雄紛紛割據一方,互相攻擊。
其中,李傕與郭汜內鬥,孫堅在攻打劉表,袁術於壽春稱帝,益州劉璋與漢中張魯決裂,呂佈與曹操打架,劉備和陶謙搞基。
總而言之,各自都是在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而努力奮鬥。
此時期各勢力中成績最突出的是袁紹與曹操,袁紹先用計占據韓馥的冀州,繼而打敗田楷、臧洪、公孫瓚等人,掌握青、冀、幽、並四州,雄霸河北,氣勢強勁。
曹操則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破袁術、滅呂佈、降張繡、逐劉備。
勢力發展成兗、豫、徐三州、部分司隸、雍州等中原地區。
由於袁曹雙方的勢力持續壯大,最後發生了決戰。
公元200年曹操通過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又通過幾年時間,消滅了袁紹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的勢力。
通過北征烏丸以及平定遼東公孫康,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三足鼎立
曹操統一了北方之後,乘劉表病死之機率大軍南下,其子劉琮向曹操投降,劉備離開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軍追上擊敗,逃至夏口。
此時魯肅到備處探聽情況,劉備也派諸葛亮出使江東,雙方結盟,共抗曹軍。
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大敗曹軍於赤壁,曹軍退回北方後,平定馬超、韓遂西北聯軍,統一北方。
促使形成三國鼎立局面。
孫權、劉備雙方也開始各自爭奪荊州。
劉備成功逼降荊南四郡;而孫權部將周瑜也向荊州南郡發兵成功將其收為領地。
隨後劉備開始進攻益州,曹操開始收復雍涼。
最終兩人在漢中相遇,會獵於漢中,最終以曹軍大敗,退出漢中而告終。
緊接著荊州關羽提兵北上,攻取襄樊,擒於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險些攻破樊城。
東吳大都督呂蒙趁機發動江陵之戰,攻取荊州三郡,致使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
至此,曹操雄據北方,劉備坐擁西南,孫權則偏居東南,三分天下的局面基本形成。
三國時代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
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
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
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這之後就沒那麼亂了,反正就是這三個國家打來打去。
蜀漢諸葛亮、薑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
而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
公元263年,司馬昭命令鐘會、鄧艾、諸葛緒三路大軍伐蜀,鐘會占領漢中,鄧艾攻破成都,蜀國滅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公元279年,司馬炎派出三路大軍伐吳,次年滅亡吳國,至此三國結束,天下一統。
百年兵戈,五大時代,這便是三國歷史的一個簡單流程。
對此,我們可以看到,三國歷史跨度長達百年,但真正的三分天下,其實隻有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