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芳在三國歷史中,算是一個不入流的小人物。
無論戰功還是政績,他都沒什麼值得一提的。
但就是這樣本該被歷史忽略的小人物,卻幹出了一件足以改變歷史格局的大事兒。
襄樊之戰,關羽先勝後敗,從水淹七軍,勢逼曹操的大優勢,到腹背受敵,敗走麥城的悲慘結局,糜芳是其中的關鍵人物。
當初在襄樊之戰的關鍵時刻,屯江陵的糜芳與傅士仁二人,開城投降呂蒙,導致關羽失去荊州大本營,最終走向敗亡。
有這麼兩個帶路黨,關羽丟掉荊州,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而荊州之失不僅僅是導致了關羽的兵敗被殺,更是打亂了諸葛亮《隆中對》裡跨有荊、益二州的戰略部署。
劉備集團自此被封鎖在益州,無法向外擴張,以至於蜀國在日後的三國之中,一直是國力最弱的一家。
所以,糜芳之叛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但是,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糜芳為什麼要叛?
按照史書記載,他選擇背叛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得罪了關羽,即劉備小舅子和義弟鬧掰了。
當時糜芳與傅士仁負責軍需後勤,但進度上卻跟不上關羽的要求。
最終關羽放下狠話,仗打完回來就要收拾他們。
《三國志·關羽傳》: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
羽言『還當治之』,芳、仁咸懷懼不安。
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糜芳與傅士仁因此而感到不安,最終選擇了和孫權聯合,裡應外合,搞垮關羽。
表面上看,這個理由還說得過去。
但是如果結合糜芳的身份,你就會發現,這是一個明顯不劃算的買賣。
憑他糜芳的地位,關羽能拿他如何?
糜芳何許人也?
徐州糜氏家族核心成員,劉備最為信任的人之一。
糜芳的哥哥是麋竺,劉備一生中最大的貴人,從徐州開始便追隨劉備。
當時劉備『窮困潦倒』,身為徐州富商的麋竺散盡家財,資助劉備,幫助他招兵買馬,在徐州站穩腳跟。
而劉備也投桃報李,一直以麋竺為心腹。
劉備入主益州後,更是拜麋竺為安漢將軍,其地位高於諸葛亮,為眾臣之首。
此外,糜芳由於妹妹麋夫人的關系,和劉備攀上了親戚,成為了主公的小舅子。
所以,糜芳在劉備集團中,雖然能力一般,但地位卻非常特殊。
憑借哥哥與妹妹的關系,他以自家人的身份,受到了劉備的重用,被委任為南郡太守。
就糜芳的身份而言,在當時的劉備集團中,他是最不應該背叛劉備的人。
要知道,憑借著糜氏家族在劉備集團中地位,他糜芳在劉備手下不管怎麼混,都是大有前途。
而他如果背叛劉備、投靠孫權,就等於放棄了糜氏家族,放棄了大好前途。
他一個降將身份,能力還很一般,在孫權手下能有多大發展,這個不用我多說。
糜芳不是傻子,他既然甘願放棄前途,背叛劉備。
肯定是發生了某些事情,使他無法在劉備陣營中待下去,即使是他的哥哥麋竺,都很難保住他。
那他到底犯了什麼事?
張勃編撰的吳國史書《吳錄》有著這樣的一段記載:
初,南郡城中失火,頗焚燒軍器。
羽以責芳,芳內畏懼,權聞而誘之,芳潛相和。
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
大致意思就是因為南郡城內失火,導致大量軍械被燒毀。
而糜芳作為南郡太守,關羽便向他問責。
麋芳因此而心懷恐懼,擔心關羽找他麻煩。
孫權得知情報後,趁機利誘麋芳,於是乎內鬼誕生。
這個記載其實和《三國志》的記載相差不大,都是麋芳犯了事兒,惹了關羽。
唯一不同的是,《吳錄》中將糜芳具體犯了什麼事兒給指了出來,即城內失火,導致軍械被燒。
若是在平時,這其實問題也不算大,頂多就是麋芳失職。
但是,這大火好巧不巧的發生在襄樊大戰前夕。
當時侯音叛亂據宛城,曹仁圍城三月乃破,期間關羽卻毫無動作,很可能就是因為這場大火所致。
軍資不足,導致戰機延誤,一步慢,步步慢。
如果當初關羽能和侯音聯合,或許就沒曹仁什麼事兒了。
所以,糜芳關鍵時刻掉鏈子,糜芳失職的這個罪過可不算小。
當然,僅僅是這個罪過,其實也還不足以讓糜芳冒險。
真正讓他鋌而走險的原因是這場大火很可能是糜芳自己放的。
糜芳本就商人出身,無利不起早,而他擔任南郡太守期間,沒少和東吳和曹魏打交道,販賣軍資來充實自己腰包的事兒,他不是幹不出來。
還記得某糧庫,只要上面一調查,立馬失火的事兒嘛,古今同理也。
如今城南失火,什麼燒毀軍械,恐怕是某過氣國舅,私自倒賣自肥,害怕追查直接偽造火災吧。
關羽素來剛直,眼睛裡揉不得沙子。
但戰事在即,他無暇顧及處理此事,所以放出話來,回來再好好收拾他們。
糜芳心裡明白,這事兒應該是藏不住了。
而他一旦被揭穿,且不說倒賣軍資、延誤軍機是何罪,僅僅是通敵這一項,就足以讓他萬劫不復。
於是乎,先下手為強,接受孫權遞來的橄欖枝,用關羽當投名狀,為自己謀一個好靠山。
從利益角度而言,糜芳此舉合情合理。
但是,這種賣主求榮的行為,定然是為天下人所不齒。
所以,當時不僅僅是蜀國人,連吳國人都看不起糜芳,恥於與他同行。
翻船乘船行,與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驅曰:『避將軍船!』翻厲聲曰:『 失忠與信,何以事君?
傾人二城,而稱將軍,可乎?
』芳闔戶不應而遽避之。
在三國亂世,投降復叛這些事其實很常見。
如果糜芳不是做得太過分,也不會被如此鄙視。
當然,這怪不得別人,如果不是他見利,忘義,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又何來如此結局。
隻可惜關羽,威風一世,最終竟然喪在了這等小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