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絡上部分網民提起郭嘉,總會說的神乎其技,甚至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但這往往會激起另一部分網民的反感,群起而攻之,並且對郭嘉進行瘋狂的貶低。
但是,真正歷史中的郭嘉,郭奉孝真有他們說的那麼神奇或者是不堪嗎?
其實,我看待歷史人物一貫的特點就是,歷史人物也是人,他們之中有不少神奇的地方,但是歸根結底還是人,也是肉體凡胎,一刀下去,也會一命嗚呼;也有七情六欲,遇到問題,也會痛苦抉擇。
首先回到問題,為什麼會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是一種巧合。
郭嘉於公元207年去世,同年諸葛先生出山。
如果說諸葛亮是因為恐懼郭嘉而不出山,自己的行為是可控的,但是劉備拜訪的時間卻是不可控的。
如果認為這一切都在郭嘉,或是諸葛亮的算計中,甚至他們遙控掌握了劉備等人的行動。
那麼,與其看《三國志》,不如看《封神演義》。
那麼,郭嘉是曹魏陣營中的最強謀士嗎?
應該不是。
曹操陣營,就有許多不遜色於郭嘉的謀士,甚至,超過他的狠角色,如荀氏家族的荀彧、荀攸。
這二位大佬的地位,功績,是高於郭嘉的。
曹操曾評價:『忠正密謀,撫寧內外,文若是也,公達其次也』翻譯過來,自己的謀士中,第一是荀彧,第二是荀攸。
同時,陳壽也將荀彧、荀攸、賈詡列為曹操陣營中的第一梯隊。
而將郭嘉等人放在了第二梯隊中。
同時,在官職上來說,荀彧受封兩千戶,尚書令,並且被推舉為三公《荀彧推辭了》。
荀攸則受封七百戶,中軍師。
但是郭嘉僅僅受封兩百戶,官職也僅為軍師祭酒。
同時,北方大戰中,曹操軍團,大多采用的荀攸的計策,如官渡之戰,大敗袁紹;水淹下邳,活捉呂佈;統一北方,平定三袁等。
許多人或許嘴硬,郭嘉就是去世的太早,所以才未能創出一片天地。
那麼問題來了,第一,生前未有爆炸性的功績,死後的功績,是如何推斷的?
第二,郭嘉去世時,年38歲。
龐統去世時,年35歲;周瑜36歲;孫策26歲。
這些同時期的人物,尚且在更短命的前提下,創出了一片更大的天地,何況郭嘉?
如果按照如此推斷,上面這幾位不去世,可能郭嘉也不敢出山吧。
更別提遠古BUG霍去病了,24歲,封狼居胥。
那麼郭嘉是曹魏陣營中最重要的謀士嗎?
他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的多。
郭嘉是十分才智超群的人物,即使去世後,曹操也多次提及,後世對其評價也是足智多謀的謀士。
他為曹操陣營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並做出了許多神預測,尤其是他在人性方面的把握十分精準,這也是他最重要的原因。
如果說龐統利用自己的死亡,幫助劉備斬斷仁義的枷鎖,成為君王。
那麼曹操的肝和膽,就是郭嘉,讓其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如果從集團角度出發,曹操或許更器重荀彧、荀攸。
但是,正如我所說的,曹操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從曹操的個人角度出發,喜愛酒色財氣的郭嘉,才更合曹老板的胃口。
相對於荀彧、荀攸那種恭恭敬敬的下屬關系,放蕩不羈的浪子郭嘉,才可能成為曹操的朋友,走進他的內心,強壯他的膽氣。
曹操一路走來,十分坎坷,並不比劉備順利多少,各種受傷,失敗,叛亂,讓其變的猶豫,軟弱。
一度想要投靠袁紹,和呂佈和談,猶豫自己的進攻戰略。
這時期,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不強勢,不主動,猶猶豫豫的曹老板,一位和你我差不多的普通人。
但是,郭嘉來了,任誰也想不到,這樣一位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的浪子,卻會有如此強勢,主動的一面。
可以想象,他在曹魏混亂不堪的軍事會議上,拍案而起,怒道:你們都閉嘴,讓老子來,老子替老板定了。
而這,估計也就他敢幹,並且曹操不會生氣。
他的功績不如荀彧、荀攸,是因為他很少做出實際的謀略或是計劃,更多的是從心理和人性出發,為曹操和其陣營打上一劑強心針。
每當曹操陣營出現混亂,不聚焦,不強勢的時候,郭嘉就會通過局勢以及人性進行分析,將群體擰成一股繩。
赤壁之戰時,郭嘉已經不在人世。
曹操失去了肝膽,在此次戰爭中,多次猶豫,目標不明,需要前進的時候,害怕失敗,需要撤退的時候,又舍不得沉沒成本。
所以赤壁之敗後,曹操才會感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這不是郭嘉的計謀,而是郭嘉的精神。
所以,郭嘉的謀略比不上荀彧這個謀略華麗的政治家;也比不上謀略天花板荀攸、賈詡。
但是,郭嘉的每一次獻計劃策,都更像是一個替曹魏陣營穩住驚濤駭浪的定海神針。
與其說是他在算計對方的人,不如說是他在謀劃自己的人。
但是,不管我們後世之人如何評價,都無法否認的是,郭嘉,郭奉孝都是中國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耀眼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