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南北朝時期,北強南弱乃是當時天下的大形勢,這是當時的地理人文環境決定的。
由鮮卑人建立的北朝,占據著中原,而東晉遺民建立的南朝,則是寄居江左,懷望故國。
而在那個時代,南方的開發程度有限,無論人口數量還是社會發展程度,都無法和擁有中原的北方相提並論。
雖然當時北方經歷了五胡亂華,胡人肆虐之後的中原大地,一片狼藉,漢人十不存一。
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亂世之後的中原,其體量仍然不是南方可以相比的,這從東晉時期、桓溫、劉裕等人的數次北伐失敗就能看得出來。
而後,鮮卑人建立的北魏統一北方,統治者主動接受漢化,改漢名,遷都城,北方的民生逐步恢復,國力遠超南朝。
所以,在南北朝中後期,北魏分裂之後,南朝依然是最弱的,其面對北方的東西兩魏,以及後來的北周和北齊,大部分時候都是處在一個被動防禦的階段。
總而言之,北朝有著中原的先天優勢,這是其能夠壓制南朝的基礎。
但是話說回來,畢竟是兩朝對立,南朝多少還是有些家底。
在南北朝前期,南朝和北朝的差距並不大。
比如在劉宋時期,得益於開國之君劉裕的北伐,劉宋鼎盛時期的疆域非常遼闊。
不僅占據江南,甚至於連淮北、山東、河南、關中這些原本屬於北方的地區,也都是在南朝統治范圍內。
而在蕭齊和蕭梁時期,雖然其軍事上不如當年劉宋那麼強。
但是由於北魏分裂,東西兩魏互相攻伐,南北朝開始進入到了一個三足鼎立時代。
所以其疆域比之劉宋,相差並不大。
甚至於在蕭梁國力強盛時,還能趁著北方大亂,河北起義,攻下洛陽。
但是到了陳朝,南朝的統治范圍大幅度縮小,從淮河關中一線,突然收縮到了長江。
較之前朝,領土幾乎是丟了一半。
究其緣由,乃是因為南朝蕭梁末期爆發了侯景之亂,北朝乘虛而入,蠶食了南朝的領土。
公元六世紀中葉,南北朝進入到一個比較穩定的時期,此時北方的北魏在權臣宇文泰和高歡的內鬥下,已經發生了分裂,分別是東魏和西魏。
高家把持的東魏占據中原,實力強大。
而宇文氏領銜的西魏集團,雖土地貧瘠,但卻民風彪悍,遺留著當初北魏和柔然對戰時的尚武之風。
而南方的蕭梁,乘著北方內鬥的契機,在梁武帝的治下,國力強大。
於是乎,一個三足鼎立局面出現了。
此時的天下,維持著一個微妙的平衡,百姓也享受著這來之不易的安寧。
像這種三足鼎立之勢,其實是比較難以打破的。
相比於三國時代,吳蜀聯合抗魏的局面,此時的東魏、西魏以及蕭梁三國,則是互相忌憚,實力更加平均,局面也更加穩固。
要想打破這個局面,就需要一個攪局者。
而侯景便是這個攪局者。
侯景本是東魏大將,坐鎮一方,實力雄厚。
史載其『擁兵十萬,專制河南』。
但是,此人是一個不安分的主,當初高歡在世時,他懾於其威望,尚且還算安分。
但是高歡去世之後,侯景便再無顧忌。
他想要割據河南,自立為王。
『王《高歡》在,吾不敢有異;王無,吾不能與鮮卑小兒《高澄》共事!』
但是侯景此舉早就在高歡的意料之中,其在臨終前就囑咐過長子高澄,留心侯景。
再加上侯景在東魏朝中威望並不高,想要憑借其一己之力,對抗東魏實在有些吃力。
於是侯景聯合西魏的宇文泰,想要借助宇文泰的力量來顛覆東魏。
但當時的西魏國力有限,而且宇文泰正在忙著整頓內部,打造所謂的關隴集團,無暇他顧。
同時,對於這種反復無常的人,實在提不起太多興趣,所以並沒有第一時間出兵幫忙,隻是名義上授予了侯景一些官職,給予了精神上的支持。
於是乎,走投無路的侯景選擇了歸順當時的蕭梁。
眾所周知,南朝本就是中原移民所建,歷朝歷代都想著北伐中原,收復故國。
尤其是像梁武帝這樣早年長期坐鎮北方,和鮮卑人有著血海深仇的雄主。
當他看到侯景遞來的河南十三州降表時,大喜過望。
首先河南乃是中原故土,蕭梁得之不費一兵一卒。
此外,侯景和他的軍隊的加入,在削弱東魏的同時,也在強大己身。
尤其侯景的漢人身份,加上其早年的赫赫戰功,使得久思良將的梁武帝,有一種撿到寶的感覺。
如若調教的好,興許日後又是一位陳慶之啊!屆時,驅逐胡人,收復中原,指日可待。
『得景則塞北可清;機會難得,豈宜膠柱!』
於是乎,梁武帝欣然接納了侯景,並派兵相助。
但當時的東魏,實力冠絕三國,再加上高歡有遺策,高澄也不平庸,對於侯景的叛亂早有準備。
所以,侯景在河南並沒有抵擋住東魏大軍。
最終丟掉了所有土地,帶著殘兵,灰溜溜的逃到了蕭梁境內。
而這對於梁武帝來說,無疑是引狼入室,噩夢的開始。
由於河南地失,侯景失去了對於梁武帝的最大價值。
彼時,東魏為了鏟除侯景這個叛徒,主動和梁武帝交好,欲用南梁宗室子弟蕭淵明作為人質,交換侯景。
蕭淵明是梁武帝親侄,早年身陷東魏,梁武帝一直都想救他回來,這一次無疑是個機會。
所以,用侯景換蕭淵明,已經開始在計劃中。
不過話說回來,這一切都隻是推測,梁武帝是否真的會用侯景換蕭淵明,誰也不知道。
比較侯景乃是主動歸降,梁武帝如果如此對他,日後蕭梁的名聲可就臭了。
但防人之心不可無,侯景本身就是一個猜疑心極重的人,再加上他投靠梁武帝,也僅僅隻是為了借助梁國的力量來對抗東魏而已。
他所做的一切,無非利益兩個字。
而此時的形勢顯然不利於他,侯景不想坐以待斃,於是選擇了先下手為強,準備再度造反。
公元548年,侯景於壽陽起兵,拉開了侯景之亂的序幕。
誰能想到,侯景起兵時僅僅8000人的兵力,卻能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就幾乎橫掃了整個南梁。
侯景於八月起兵,十月便成功渡江,並攻破都城建康。
雖然梁武帝依然拒守著建康宮城,但已經是甕中之鱉,在個諸侯爾虞我詐,救援不力的情況下。
建康宮城也被攻破,梁武帝被活活餓死在了皇宮,為自己曾經的錯誤選擇付出了代價。
當然,侯景之亂並沒有結束。
徹底拿下建康之後的侯景,開始圖謀江南,時至公元549年年末,侯景已經盡收吳地,控制了南梁的核心區域,軍隊發展到十幾萬人,南梁危在旦夕。
好在七皇子蕭繹及時的站了出來,帶著王僧辯和陳霸先最終擊敗了侯景,平定了叛亂。
不過,侯景之亂雖平,但留下的傷疤卻無法愈合。
侯景此人性格暴戾,再加上其叛亂根基不穩,需要快速的擴充軍力。
所以其一直以來都是在通過掠奪的方式來增強實力,並通過高壓和苛政來實現對占領地區的統治。
曾經富庶的江左吳地,在經過侯景叛軍的踐踏之後,已經是一片狼藉。
當然,最慘的是北方的鮮卑人趁火打劫。
侯景之亂期間,南梁忙於平定內亂,進而忽視了邊防。
北方的兩個鮮卑王朝便趁機開始大快朵頤。
尤其是西魏的宇文泰,乘機攻下巴蜀和隴右。
並且在蕭繹稱帝後,又派於謹、楊忠、宇文護於江陵攻滅南梁,大殺江陵百姓,扶植後梁傀儡政權,將自己的勢力范圍擴展了一倍。
由此,曾經三國之中最為弱小的西魏,實力反超南朝,坐擁關中、巴蜀之地的關隴集團,有了和河北高氏集團對抗的資本。
南梁滅亡後,蕭繹手下大將陳霸先,堪稱內亂,收拾殘局,建立了陳朝。
而此時的陳朝已經失去長江上遊的巴蜀,江漢地區。
而長江以北的江淮地區也被東魏乘機蠶食殆盡。
陳國僅僅靠著江東一隅之地茍延殘喘,成為了三國中國力最為弱小的一方勢力。
南朝再也無力對抗北朝。
所以侯景之亂應該算是南北朝後期,對於天下形勢影響最大的一次事件,基本上奠定了北方統一南方的局勢。
事實上,原本梁武帝是有機會阻止這場叛亂的,因為侯景當時是寄人籬下,一切的錢糧補給都得仰仗梁武帝。
可是,就在侯景大肆擴軍屯糧的時候,梁武帝卻視若無睹,甚至於為了安撫侯景,還不停的加大量的供給侯景物資,進一步幫敵人擴張了實力。
有人勸阻時,他還非常自信的說道:
『景孤危寄命,譬如嬰兒仰人乳哺,以此事勢,安能反乎?
』
昏庸到這份兒上,也是沒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