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時期,高平陵之變是重要的歷史事件,也即不僅對曹魏,甚至對整個三國的歷史走向,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
司馬懿乘機上奏郭太後,請廢曹爽兄弟。
當時,司馬師為中護軍,率兵屯司馬門,控制曹魏都城洛陽。
司馬懿自率太尉蔣濟等勒兵出迎天子,駐紮在洛水浮橋。
派人上奏章給皇帝陳述曹爽之罪。
彼時,曹爽本來可以反擊司馬懿,但是,因為他貪圖榮華富貴,所以沒有堅決抵抗。
於是,曹爽請免職,隨曹芳回京。
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馬懿派兵包圍。
司馬懿違背諾言,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范等,並滅三族。
在此基礎上,通過發動高平陵之變,從而消滅曹爽及其勢力,以此掌握了曹魏大權。
不過,司馬懿篡權後,卻到死都沒有稱帝。
那麼,問題來了,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篡奪曹魏大權,為何至死都沒有稱帝呢?
一
首先,在筆者看來,司馬懿不是不想稱帝,而是因為種種原因,導致其最終沒能像曹丕一樣登基稱帝。
在高平陵之變前,我們可以說司馬懿沒有稱帝的野心。
但是,在高平陵之變後,特別是清除曹爽及其黨羽後,司馬懿顯然暴露了自己篡奪大權的野心。
當然,因為以下幾點原因,司馬懿到死都沒有稱帝。
一方面,司馬懿是在公元249年發起的高平陵之變,但是,兩年後,也即公元251年,司馬懿就病逝了。
因此,在筆者看來,僅僅兩年時間,司馬懿根本沒有時間完成篡位稱帝的必要步驟。
參照之前的曹操、曹丕父子,司馬懿想要稱帝的話,需要經歷這幾個步驟,也即先是執掌大權,然後封公,比如曹操先是被封為魏公,在此之後則是稱王,比如曹操進位為魏王,在此基礎上,曹操之子曹丕,才最終篡位稱帝,迫使漢獻帝劉協退位。
對於司馬懿來說,生前最高的官職就是太傅,也即既沒有獲得公爵,也沒有稱王,建立封國。
當然,司馬懿之所以沒能完成這幾個關鍵步驟,原因還是因為他當時年齡比較大了,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
如果司馬懿是在60歲,而不是70歲的時候篡權,那麼,司馬懿確實有機會在生前篡位稱帝,建立取代曹魏的西晉王朝。
二
另一方面,司馬懿之所以能成功發動高平陵之變,是因為曹爽篡權,乃至於引起了不少曹魏老臣的不滿,比如蔣濟、高柔、王觀等人。
現在,如果司馬懿篡位稱帝的話,必然也會引起曹魏老臣的抵抗,從而成為眾矢之的。
在三國時期,曹爽憑借宗室身份,出入宮廷,交好太子曹叡。
魏明帝曹叡即位後,曹爽起家員外散騎侍郎,累遷城門校尉、散騎常侍,轉武衛將軍。
太和五年《231年》,襲封邵陵侯。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臨終之際,曹爽拜大將軍、假黃鉞,與司馬懿並為托孤大臣。
魏明帝曹叡去世後,少帝曹芳即位,加侍中,改封武安侯。
勢傾四海,聲震天下。
不過,對於大將軍曹爽,任用私人,禍亂朝政,所以引起了眾多曹魏大臣的不滿。
並且,大將軍曹爽伐蜀失敗,虛耗國力。
起居逾制,軟禁郭太後。
最終,司馬懿得以率領蔣濟、高柔、王觀等人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消滅了曹爽及其黨羽。
對此,在筆者看來,司馬懿之所以能戰勝曹爽,顯然是因為自己站在了道義的制高點上。
現在,如果司馬懿也學習曹爽,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那麼,這必然會引起曹魏上下的討伐。
三
進一步來說,司馬懿沒有稱帝時,就已經引發了叛亂。
淮南三叛,事情發生於曹魏後期,由於司馬氏篡奪大權,使得掌握兵馬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
這三次分別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儉文欽之叛《255年正月》及諸葛誕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
三次叛亂皆為司馬氏所平定。
其中,對於公元215年的王凌之叛,就爆發於司馬懿生前。
也即當時的司馬懿,還沒有稱王、稱帝,就已經引起了曹魏大臣的不滿,這意味著高平陵之變後,忠於曹魏宗室的力量還是比較強大的。
對此,在筆者看來,在完全平定淮南三叛之後,忠於曹魏的勢力才得到了比較徹底的清除。
換而言之,經過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等人的努力,司馬氏才具備了取代曹魏,建立西晉王朝的條件。
因此,司馬懿生前想要稱帝的話,顯然就屬於揠苗助長了。
對於智謀不輸諸葛亮等頂級謀士的司馬懿,自然會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
於是,盡管執掌了曹魏大權,可是,為了確保司馬氏取代曹氏的過程能夠順利,司馬懿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穩紮穩打。
四
最後,除此之外,司馬懿之所以到死都沒有稱帝,顯然也是因為他的功績不夠。
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朝天子劉協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佈、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
除了南征北戰之外,曹操還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為中原地區的恢復做出了重要貢獻。
就曹操來說,如果從功績上來看,完全是可以稱帝的。
隻是,曹操因為生前長期是東漢王朝的臣子,也即不願意背負罵名,所以至死都沒有稱帝,而是把稱帝的機會留給了曹丕。
相對於曹操,司馬懿的功績是難以服眾的。
誠然,司馬懿在抵抗諸葛亮北伐,消滅公孫淵等戰役上,立下了赫赫戰功。
不過,和曹操比起來,司馬懿還需要立下更多的功勞,才能具備稱帝的威望。
如果沒有足夠的功勞和威望,卻依然執意稱帝的話,結果很可能就像東漢末年的袁術,成為眾矢之的,最終被迅速消滅。
總的來說,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謚號宣文。
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後,追謚司馬懿為宣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雖然沒有稱帝,不過,對於西晉王朝的建立,司馬懿和司馬師,司馬昭一樣,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