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關羽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情節算是最為經典的一段了。
關羽為曹操解了白馬之圍,斬殺顏良和文醜後,報答了曹操的活命之恩。
他掛印封金,辭別曹操,千裡尋兄。
途中,關羽先後斬殺六員不開眼的守將,還遇上了廖化和周倉兩位義士。
這兩位壯士,對關羽非常欽佩,都願意跟隨關羽,鞍前馬後,願效犬馬之勞。
值得一提的是,廖化和周倉都是《三國演義》中有名的將領。
一個是出了名的能熬,從蜀漢立國熬到了蜀漢滅亡,正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而周倉作為演義虛構人物,則是關羽的貼身護衛,對關羽忠心不二。
當年關羽敗走麥城,兵敗身死,周倉聽聞之後更是自殺追隨。
卻說當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之時,這廖化流落江湖,聚集五百餘眾,靠劫掠為生,其部下頭上戴著黃巾,估計是黃巾軍留下來的殘餘部隊;周倉曾經更是張寶手下的小將,張寶死後,他帶著幾百個小嘍囉落草為寇,占山為王。
兩人都是黃巾軍出生,背景差不多,為何關羽隻選擇了周倉呢?
首先,周倉更加誠心。
廖化與周倉皆是仰慕關羽英雄之名前來投靠。
但二人的所作所為卻是差別很大。
首先廖化作為黃巾餘黨,在這亂世占山為王,手底下一大批人,可謂是一方土豪。
他為了打動關羽,出手闊綽,拿出大半家底相贈,而且聲稱要帶護衛隨行,加強關羽一行安保。
雖然廖化做的也沒多少問題,但總讓人覺得有那麼一點別扭。
既然是追隨投奔,廖化便不該做出如此高的姿態,無論是出錢還是出人,對於關羽這樣的人來講,那都是人情。
而關羽顯然是不想欠一個追隨者的人情的。
而且此次關羽出行,並不是要拉隊伍,而是護送哥哥家眷,他不希望帶著一大群人。
特別是一大群黃巾匪徒。
:
關公聽言,乃拜謝廖化。
廖化欲以部下人送關公,關公尋思:『此人終是黃巾餘黨,未可作伴』乃謝卻之。
而周倉的投奔方式就比較直接了,他對於關羽那是完全的崇拜,他不要名不要利,一身本事卻是隻願做關羽帳下一親衛,替偶像扛刀牽馬。
而且關羽也曾拒絕過他一次,但周倉一直鍥而不舍,頗有不到黃河不死心的志氣。
相較而言,廖化卻是少了一份心誠。
總之,二人的方法截然不同,不過雙方都沒有做錯,至於關羽最後會選擇哪個人,還是他本人更喜歡哪種方式。
關羽這個歷史人物是出了名的豪爽,滿身都充滿了英雄氣,所以說他這種氣質最受不了的就是拐彎抹角,直來直去反而能讓他更加舒服,從這一點來看,采用直接方式的周倉明顯占了優勢。
而且除了兩人自身條件的對比,廖化還多做了一件讓關羽不高興的事情。
當時的廖化是有一個同伴的。
其名為杜遠,他和廖化一樣乃是黃巾餘黨。
話說當時關羽帶著兄嫂出逃不久,遭到曹軍追殺。
關羽橫刀立馬獨自斷後,兄嫂的車馬則因為失去了關羽的護衛為杜遠所劫。
此事被廖化得知,趕緊殺了杜遠,帶著其人頭前來謝罪,並投奔關羽希望追隨其左右。
殺杜遠其實問題不大,畢竟其對兄嫂不尊在前,說起來關羽還得感謝廖化。
但事情一碼歸一碼,感謝廖化可以,讓其同行則就不能了。
杜遠畢竟是廖化同伴,說殺就殺,說明此人手段頗有些狠辣。
若是關羽一人獨行當然不懼,但此時帶的可是兩位嫂嫂,關羽不得不為她們考慮。
所以還是不帶為妙。
關羽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大的名聲,最重要的就是他忠義的品質,無論自己身在哪裡,他心中永遠有著對於兄弟的執念,他也因為這樣的品質而被歷史銘記,所以他最看不慣的則是不義之人。
雖然廖化夥伴是個惡人,但是他也不可以為了自己的目的而將對方誅殺,這在關羽眼中明顯是不義之舉。
這種人和關羽可以說是『格格不入』,後者又怎麼可能讓他跟隨在自己身邊呢?
當然,個人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投奔時機不同。
當初廖化投奔之時,關羽剛剛帶著兄嫂出關,前路並無太多危險。
關羽首先考慮的是兄嫂安全,帶著廖化這樣一個外人,始終是不放心。
特別是廖化背後還有一群黃巾餘黨,此等惡匪,關羽打心底裡排斥。
而周倉來時,關羽已經殺破五關,雖然性命保全,但追兵不舍,前路一片迷茫。
此時的關羽最需要幫助,多個人多份力量。
就算關羽自傲,但嫂嫂們的安危,不得不顧。
雖然周倉也是黃巾餘黨,但其一心追隨關羽。
為了關羽能收他,他果斷放棄了好友裴元紹與大批黃巾餘眾,決心痛改前非。
關羽被其誠心所動,最終選擇了收留。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說法稱。
關羽之所以收留周倉而拒絕廖化,那是因為長相。
傳說廖化雖是武將,但其人生得頗為秀氣,而且年紀尚小,原文稱其隻是以少年。
而周倉相比較於他就完全不同了,原文說到『兩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虯髯,形容甚偉』,而且周倉曾經還作為張寶的部將,想必多少有些本事。
可見,在關羽心中,他認為周倉的形象更接近猛將的形象,更值得培養,自然對周倉更有好感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