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以來,人生最難成全的東西不是金銀財寶、玉宇瓊樓,而是流芳百世、名垂千古的名聲、口碑。
『臥龍』與『鳳雛』雖然齊名等身,但兩人的境遇、生平,事跡卻天差地別。
龐統初次登場時在吳國大都督周瑜手下任『人事部經理』,負責選拔人才、管理人才、考核百官。
可見龐統在吳國打工時,周瑜對龐統的才華和學識十分認可,並且毫不吝嗇的委以重任。
210年,周瑜暴斃,孫權暗中拆分周瑜辛辛苦苦建立的人才班底,並將周瑜所信賴的舊部打入萬劫不復之深淵。
諸如龐統這種才華橫溢、謀略過人的天縱英才居然被孫權無情的雪藏,心灰意冷的龐統隻好投奔劉備謀求發展。
龐統能被稱為『鳳雛』,確實才氣過人,他原為荊州牧劉表治下的南郡功曹。
曹操兵敗赤壁後,南郡為東吳據有,周瑜為南郡太守,挽留龐統仍任功曹。
周瑜病死後龐統曾送其靈柩去東吳。
劉備領荊州牧後,他轉投劉備。
劉備雖然早就在水鏡先生那兒聽聞『鳳雛』之大名,但見他本尊顏值不高,心下不喜,先前並未重用他,隨便給他封了個耒陽縣令的芝麻官職。
史載,耒陽在臨烝東南,與諸葛亮的駐地相距不遠。
龐統懷才不遇,『在縣不治』,整日喝得醉醺醺的,日上三竿還在呼呼大睡,遂被劉備革職。
諸葛亮見龐統被劉備大材小用,而且還遭免職,忙向劉備作解釋並大力舉薦,勸劉備不要以貌取人,小瞧龐統。
恰在此時,東吳魯肅也寫信給劉備,對龐統大加贊譽,誇他『龐士元非百裡之才』,可以大用。
劉備被二人舉薦賢才的誠意打動,於是請龐統來談論時事,龐統才思敏捷,見解超拔流俗,確有登高望遠之能,劉備『大器之』,為他高人一籌的才智所深深折服,馬上拜其為治中從事
不久,劉備任龐統為軍師中郎將,地位和諸葛亮一樣。
龐統之所以能被劉皇叔重用,並在之後劉備進取益州時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和諸葛亮的大力推薦是分不開的。
龐統歷經了種種波折,萬般無奈,終於被劉備接納,劉備知人善用、親和待人,龐統在劉備帳下獲得了不亞於諸葛亮的禮遇。
龐統感念劉備的恩德,遂費盡心力輔佐劉備入川,龐統在劉備入川的過程中表現不凡,若不是不幸中箭身亡,將來的作為不見得低於法正、薑維之流。
當初龐統隨劉備入川,他出謀劃策,屢建奇功,隻可惜在劉備基本已拿下西川,大局已定之時突然死去。
史書中說他是在率軍進攻盤踞在雒城的劉璋殘部時被流矢擊中而死,死時年僅36歲《『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
龐統匆匆登場,匆匆登場,揮一揮衣袖,身上全是箭……
反觀諸葛亮。
諸葛亮千呼萬喚使出來,忠心護主定蜀川,隻恨蒼天情義薄,將星隕落五丈原,一生戎馬盡臣賢,武侯美名永流傳。
諸葛亮與龐統的『劇本』,暗示了兩人在『歷史成就』方面的不同。
諸葛亮實現人生價值的機會多如牛毛,而龐統的人生剛剛進入正途就遭遇了不幸,命運留給龐統施展才華的機會少而又少。
倘若龐統不死,蜀國的政治格局將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龐統的政治才華、外交才華、治國能力雖然略遜於諸葛亮,但是軍事才華和戰略格局卻稍勝諸葛亮一籌。
龐統加入劉備陣營之後立即被奉為上賓,劉備走西川把龐統待在身邊,而讓諸葛亮坐鎮荊州,就可見其對龐統能力的肯定。
據我猜測,劉備的戰略構想是拜諸葛亮為國相,統管經濟、政治、民生、秩序。
拜龐統為軍師,統管軍事、戰略。
因為諸葛亮的才能其實更多的就是在內政上,無論是荊州還是成都,在他的手下那都是井井有條。
而軍事則相對沒那麼耀眼,其在加入劉備集團後,一直到劉備去世,這段期間,其基本上就沒有什麼軍事建樹,更多的是在內政上。
真正掌兵在當上丞相以後,南征北伐這些過程。
諸葛亮雖然『智多而近妖』,但智者千慮終有一失,諸葛亮在北伐後期的幾次戰略性失誤直接造成了蜀國的頹敗,當然這一切不能怪罪於諸葛亮,如果沒有諸葛亮蜀國早就頹敗了……
龐統和諸葛亮其實的才幹側重點不同,相當於不同的學科專業。
龐統是軍事戰略系,諸葛亮是軍政治理系,不同的專業,都達到了學科頂峰。
如果龐統沒死,諸葛亮安於後方治理蜀國,讓龐統統兵,效果可能會不太一樣。
可以在歷史發展的浪潮中,諸葛亮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而龐統被迫中途罷考。
如果蜀國形成諸葛亮主內政,龐統主外侵,一內一外的政治格局,那麼當諸葛亮失誤時有龐統彌補,龐統失誤時有諸葛亮托盤,那麼蜀國也不至於在諸葛亮過世後陷入人才凋零、國力退步的境地。
綜上所述,並不是龐統不如諸葛亮,而是蒼天過於薄情,抹殺了龐統成就人生理想的機會。
最後糾正一個常識性的錯誤,大家常說如果龐統不死,荊州就不會失。
因為龐統死了,劉備身邊沒有軍師,這才調了諸葛亮離開荊州,留下關羽獨自鎮守,最終被人乘虛而入。
但事實上,在龐統戰死之前,劉備就因為前線戰事吃緊,調了諸葛亮以及趙雲等人入川。
不是龐統死了之後才發生的。
而且對於關羽失荊州這一點,我是覺得誰來都沒用,除非是劉備在荊州。
關羽這個人狂妄自大,水淹七軍已經讓他膨脹得不得了,當時不是沒有人提醒過他,小心東吳偷襲,是他自己沒當回事兒。
這說明他過於自負,聽不進他人建議,以他的地位,當時沒人能說的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