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最傑出的兩位名將,周瑜和陸遜,到底誰更出色?《網路歷史》

毫無疑問,陸遜很牛,一代儒將,白衣飄飄。

於襄樊之戰中腹黑崛起,一封密信,弄死了老將軍關羽。

而後夷陵之戰,正式上線,一把火又燒掉了劉備大半條命。

此後陸遜在東吳出將入相數十年,為江東之中流砥柱。

這樣的人才,這樣的戰績,遍觀三國也找不出來幾個。

但周瑜更牛,這個人就是完美之人,論長相、論才華、論家世、論謀略、論武功,你無法從他身上找到缺點,除了命短。

三國的謀臣帥將之中,唯有周公瑾可稱之為『全才』也。

陸遜是一位『治世之才』,卻不是一位『創世之才』,而周瑜肯定是。

所謂『治世之才』,一定要心懷『治世之謀』。

陸遜不僅軍事能力出眾,而且將吳國的經濟、政治、民生管理的井井有條,足見陸遜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治世之才。

陸遜的確是一位合格、稱職的丞相,但他卻無法被稱之為吳國的『肱骨之臣』,因為陸遜從未有過幫助孫權一統江山的打算。

陸遜出身於東吳四大豪族的陸家,陸遜入朝為官的目的非常明確,一是穩固四大豪族在江東的地位,二是守護江東不被外部勢力所侵略,從而保護四大豪族的安全。

在陸遜的心中,只要東吳的土地不被曹操、劉備所霸占,只要江東四大豪族的地位不會受到動搖,他便心滿意足了。

至於幫助孫權打天下這種事情,陸遜壓根沒興趣。

為什麼這樣說呢?

陸遜所指揮的戰役中,最著名的當屬『夷陵之戰』。

苦大仇深的劉備率領數萬蜀軍討伐孫權,孫權除了赤壁之戰以外根本沒有打過什麼硬仗,面對劉備率領的數十萬水陸大軍,渣權當時就慌了。

這個時候,陸遜站了出來,陸遜率領吳國軍隊大勝劉備。

『夷陵大戰』之後,陸遜又在石亭之戰中大敗曹休,陸遜的軍事才華可謂不下於周瑜。

但陸遜打的都是『國土防禦戰』,從未像周瑜、呂蒙時時刻刻計劃著為東吳謀取地盤,換言之,陸遜隻會保衛國土,不會開拓國土。

周瑜則不同,周瑜從始至終都是孫家政權的鐵桿支持者,周瑜的眼中沒有『家族』、沒有『利益』隻有孫家。

孫策創業之初,周瑜出錢出兵,近乎傾盡全力支持孫策打天下。

孫策死後,周瑜極力扶持孫權上位之後,又和張昭共同執掌吳國的軍政大事,在發展江東的同時,周瑜團結內部勢力,威壓江東四大豪族,橫掃江東地區反抗孫家政權的軍閥勢力。

當然,周瑜和孫權有矛盾,但大問題上還是比較統一。

赤壁之戰就不用多言了吧?

《三國志》中赤壁之戰的主要指揮官是周瑜而不是諸葛亮,火燒連船、挑撥離間的計謀都是周瑜一手策劃的,倘若不是羅貫中先生在《三國演義》中無下限的黑周瑜,周瑜的民間聲譽未必會那麼差。

赤壁之戰後,周瑜迅速的將槍口對準了劉備。

周瑜奪南郡、戰江陵,計劃搶在劉備的前面入侵川蜀,從而將劉備包圍在長江下遊,然後消滅劉備集團,實現自己『二分天下、劃江而治』的政治設想,隻可惜周郎突然暴斃,『二分天下』的政治設想成為『絕筆』。

通過分析周瑜和陸遜的生平事跡和內心想法,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問題。

陸遜隻具備守土一方的才華,卻不具備開疆拓土的能力。

而周瑜則不同,周瑜即能保衛東吳的領土完整,又能替孫權謀劃開疆擴土的戰略,倘若周瑜在世的話,東吳不可能會成為三國時期『最沒有存在感』的國家,周瑜會輔佐孫權北伐或者南征,而不是像陸遜一樣作一個『守土之臣』。

周瑜有開土之功,陸遜有護國之功。

周瑜出山之時,東吳基業未成,孫策,周瑜情同兄弟,東征西討南撫北伐,型成了東到東海,南到福建廣東,西到湖南湖北一片南方疆土。

三國時期國土面積人口、經濟居第二位。

兵馬由開創基業時不足兩萬,到赤壁之戰時的八萬人。

相比陸遜的戰績,除了火燒連營打敗劉備,白衣渡江偷襲關羽外也沒有什麼可以和周瑜比的。

打敗劉備是劉備軍中無清醒之人,法正如在軍中也不會落敗。

如果就算魏延守荊州也不會敗給陸遜,隻能說陸遜的命好,沒遇到真正對手,如赤壁遇到曹操,不知陸遜哭還是哭。

結合前文:

周瑜是一位退可守的『治世之才』也是一位進可攻『創世之才』,而陸遜隻能治國安邦卻無法開疆擴土,所以周瑜之才高於陸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