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家族即汝南袁氏,號稱四世三公。
從袁紹算起,其祖上四代人,連著出了五位位列三公的人物。
其分別是袁紹的高祖袁安,曾官至司空和司徒;袁紹的曾祖父袁敞官至司空;袁紹祖父袁湯最牛,三公中的司空、司徒和太尉三個職位他當了個遍。
而袁紹父親袁逢和叔父袁隗,一個官至司空,一個官拜司徒。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在有些歷史記載中,袁紹的父親不是袁逢,而是他二哥袁成。
這也沒錯,因為袁逢是袁紹的繼生父,當初哥哥袁成膝下無子,袁逢遍將兒子袁紹過繼給了袁成。
還有袁紹其實隻是袁逢的庶子,袁術才是嫡子,所以在汝南袁氏這個大家族中,袁術的地位相對要比袁紹要高。
這也是袁術袁紹二人明明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卻在漢末爭霸中成為了水火不容的死對頭。
當然了,僅僅是相對而言。
袁紹雖然是庶子,但由於過繼給了袁成,家庭地位自然要比一般庶子要高,再加上自己確實才能過人,也算是袁家年輕一代的代表人物,實際地位並不比袁術低多少。
否則,當初大將軍何進也不會看上袁紹,而袁紹也不會在日後進入西元新軍,掌管禁軍大權,並和叔叔一起清洗宦官集團,成為開啟漢末亂世的關鍵人物。
而日後關東聯軍討伐董卓,更不會推舉袁紹坐上盟主的位置。
所以稱袁紹四世三公也沒問題。
那麼四世三公到底有多牛呢?
眾所周知,『三公』在古代那便是意味著為臣者的最高官職。
當然,各個朝代的三公職位有所不同,比如秦朝是丞相、太尉和禦史大夫,而西漢則是丞相、大司馬、禦史大夫,到了東漢則是太尉、司徒和司空。
當然因為外戚、宦官集團的存在,士族為主的『三公』在東漢後期已經不如前朝『三公』那麼具備實權。
更多的隻是一個榮譽稱號,要知道曹操父親曹嵩當初那個太尉乃是花錢捐的,可想而知,所謂的『三公』已經不再那麼風光。
但不管怎樣,其仍然是名義上的百官之首,人臣之極,其地位還是很高的。
更為重要的是,『四世三公』這個榮譽的背後可不僅僅是家裡有人當上高官那麼簡單。
那代表著一張龐大的關系網。
因為只要某人擔任三公,他的門生故吏就會傍在他身邊,形成巨大的勢力和網絡。
想想袁家四世三公,那可是近百年的勢力培養,那該是多麼龐大的一股勢力?
當然,四世三公並不隻有袁紹他們一家。
你比如弘農楊氏,那在東漢一朝乃是著名的太尉釘子戶,從楊震開始,其子楊秉、孫子楊賜、重孫子楊彪,均官至太尉,位列三公。
其家族榮耀、人脈關系、名望地位比之袁家絲毫不差。
但是,楊家沒有袁家強。
最為直觀的體現就是,在東漢末年群雄並起的時候,袁家乃是一方豪強。
出身袁家的袁紹和袁術兩兄弟一度乃是漢末最強的那一批。
一個坐擁河北富庶之地,一個掌控淮南魚米之鄉。
而同為四世三公家族的楊家則是給曹操打工,生死為他人所操控,最終連楊修都死在了曹操手裡。
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區別,主要還是在於兩家在亂世前夕的不同抉擇。
在東漢後期,朝廷主要分為三大勢力。
分別是宦官集團,比如十常侍;外戚集團,比如大將軍何進,還有就是士族集團,即袁家、楊家這樣的。
而其中宦官集團和外戚集團是主要的掌權者,東漢大權基本上就是在他們中間換來換去,至於士族集團,更多的是像打工的,因為他們沒有兵權。
然而東漢末年,袁家兩兄弟,袁逢和袁槐,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結好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
使得袁家在實力上有了很大的增長。
他們不再是靠筆桿子和嘴巴打仗的文官,而是有了一定的武力基礎。
袁紹進入了西元新軍,並當上了中軍校尉。
袁術後來也是虎賁中郎將,掌控禁軍。
而正是因為有了軍權 ,袁槐和袁紹這叔侄倆才得以在外戚與宦官集團的爭鬥中漁翁得利。
當然了,袁紹家族雖強,但稱第一家族卻有些過了。
因為在外戚家族是怎麼要繞不過去的一個坎兒。
即使是袁槐時代袁家達到鼎盛,那也是要依附大將軍何進。
而何進死後,接管了外戚軍權的袁家本該騰飛,但董卓這個袁槐曾經提拔的後生不按套路出牌,一下摘取了所用的勝利果實。
袁家還是被壓了一頭。
至於袁術袁紹兩兄弟逐鹿天下的時代,袁家已經分裂,雖然強盛,但卻不再是之前的那個袁家。
更遑論天下第一家族了。
而且,此時尚在東漢末年,三國還未鼎立,袁家無論如何也稱不上三國第一家族。
其實要論三國第一家族,諸葛亮家族要比袁紹家族更合適。
雖然諸葛亮家族不是什麼名門望族,但在三國時代,他們家族卻是妥妥的第一家族。
首先諸葛亮不用說,蜀國丞相,大權獨攬,位極人臣。
稱諸葛亮家族為蜀國第一家族也不為過。
而在吳國,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乃是孫權心腹。
孫權稱帝建立吳國後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其子諸葛恪更是吳國大權臣,官至丞相,獨攬大權。
而在魏國,諸葛亮的族兄弟諸葛誕同樣是一方豪強,鎮守淮南,手握重兵。
綜合來看,諸葛亮家族三兄弟,分別在魏蜀吳三國稱雄一方,為一時之人傑。
被稱為『龍虎狗』。
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
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
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雅。
其家族之繁盛,可見一斑。
這三國第一家族,名副其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