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曹爽就已經很不錯了,他如果沒有自己作死,司馬懿也沒那機會。
曹叡死後,雖然是曹爽和司馬懿共同輔政,但是實際權力卻是在曹爽手裡。
首先兵權,原本京師禁軍是由司馬懿和曹爽各掌一半。
而曹爽聽從丁謐的建議,用了一招明升暗降,將司馬懿從太尉尊為太傅,雖然級別高了,但兵權卻沒了。
同時他還用同樣的方式拔除了司馬懿在禁軍各營的心腹。
讓各營直接置於自己兄弟的統領之下。
丁謐畫策,使爽白天子,發詔轉宣王為太傅,外以名號尊之,內欲令尚書奏事,先來由己,得制其輕重也。
爽弟羲為中領軍,訓武衛將軍,彥散騎常侍侍講,其馀諸弟,皆以列侯侍從,出入禁闥,貴寵莫盛焉。
掌控了京師禁軍的曹爽其實已經是立於不敗之地,司馬懿再怎麼有謀略,沒兵他啥也幹不了。
僅僅是所謂的『三千死士』就能奪權?
洛陽城的禁衛軍可不是吃素的。
但是他並沒有將司馬懿的勢力完全摒除,比如太尉蔣濟,那還是名義上的軍事主官,而中護軍司馬師更是有直接掌控一營禁軍,而高平陵政變時,曹爽和掌控禁軍的二弟曹羲,全部都走了。
京師禁軍群龍無首,司馬師與太尉蔣濟完全就可以拿著太後懿旨,調動禁軍,從而控制京師。
既然當時就已經做出了架空司馬懿兵權的行動,那麼為何不果斷一點,讓司馬懿翻不了身?
偏偏還要給他留一手?
顯然曹爽有些過於自大了。
我們再說說政權,當時曹爽對於司馬懿乃是全方位的排擠,不僅僅是削其兵權,連政事大小也是自己一並掌握。
前面提到過,禁軍大權由曹氏宗親掌管,而政權則屬由曹爽的一幹心腹把持,諸如丁謐、何晏、鄧颺等人。
按理說,他們應該氏直接歸屬於太傅司馬懿,所有政事取決,得氏前向司馬懿匯報。
但這下全部給曹爽給拿了過來。
南陽何晏、鄧颺、李勝、沛國丁謐、東平畢軌咸有聲名,進趣於時,明帝以其浮華,皆抑黜之;及爽秉政,乃復進敘,任為腹心。
所以,司馬懿是幾乎被完全架空了,基本上不管事。
這也是為何司馬懿稱病不朝,他已經沒有了和曹爽正面對抗的實力。
其實就從這一系列操作來看,曹爽只要不出半路出車禍,遇意外,司馬懿怎麼都拿他沒辦法。
即使司馬懿他能兵變,僅僅憑借三千死士和部分禁軍,他也無法做到一手遮天。
因為司馬懿已經被排擠出權力中心,他無法做到一個絕對的掌控。
不得不說,曹爽的這一系列操作,僅僅從奪權來講,也還是不錯了。
但是你架不住他作死啊。
大權在握之後,他的一系列爛操作,將好牌徹底打壞。
首先軍事上,他出兵伐蜀,一敗塗地,被費禕一頓胖揍。
本來伐蜀這事兒,沒多大問題,畢竟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是時機不對。
曹爽當時對於曹魏大軍沒有絕對的掌控權,西北雍涼、荊州襄樊、甚至於淮南揚州,這三大集團,曹爽基本上都是叫不太動,他的優勢是在京師。
所以此時對於曹爽來說,如何將邊境軍團掌控在自己手中,比如讓夏侯玄、夏侯霸逐漸對掌控西北,更換或者削弱司馬懿在荊州的影響力,至於淮南毋丘儉,其人一心忠於曹魏,安撫便可。
總之,不要給司馬懿有起兵的資本。
那才是真正的高枕無憂,即使司馬懿洛陽兵變,他鬧不出多大風浪。
結果曹爽偏偏要去西征,結果損兵折將,反倒是削弱了自己對於軍隊的掌控權。
當然,最昏的還是在朝堂之上。
曹爽太自大了,排擠完司馬懿之後,他開始膨脹,專權擅政,將排擠面擴大到了整個魏國地非曹氏宗親集團。
甚至於連太後皇上都不放在眼裡,為人極其高調放縱。
其弟曹羲多此勸誡他,讓他收斂一點兒,畢竟你是臣啊。
而且如今地曹家不是曹操時代地曹家,曹家是皇族。
身份地改變導致其與滿朝文武,或者說豪門士族有一種天生地割裂感。
你曹爽地驕橫,勢必會傷害到他們地利益。
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曹爽這樣無疑是把滿朝文武推向了司馬懿那邊。
要知道當時地士族實力很強大,九品中正制度下,個個都是一方豪強。
在他們的支持下,就意味著司馬懿的背後站著整個滿朝文武,而且別忘了還有個郭太後。
所以事實上,高平陵政變,曹爽或者說曹爽代表的皇權被孤立了,遭到了士族的統一抵制。
如果沒有太尉蔣濟、司徒高柔這些人的支持,司馬懿如何政變?
這誰擋得住啊?
如果曹爽不作死,緩和與士族的關系,司馬懿估計翻不起來。
所以,綜合來看,司馬氏篡魏這件事兒,怪曹爽嗎?
當然要怪。
但這是換個人就能搞定的嗎?
我估計夠嗆。
其實魏明帝當時不是沒有其他的人選,最初為了保障皇權,他的選擇的托孤大臣全是曹氏宗親。
即叔父曹宇、族親夏侯獻、曹休之子曹肇、曹真之子曹爽、曹操養子秦朗五人。
很明顯,魏明帝的意思就是要將權力全部把控在曹家手中,所以換個人來,也是會這樣做,即打壓士族勢力。
前面我說了一大堆曹爽如何作死失敗,但事實上,相對而言,他前期做的已經很不錯了。
其他人不一定有他做得好,畢竟不是誰都能把司馬懿逼到那種地步。
你的知道,高平陵之變也是運氣,如果不是曹爽將所有禁軍心腹帶走,給了司馬懿這樣一個機會,司馬懿估計很難做。
而兩年之後,司馬懿就掛了,如果沒有這麼一個帶頭人,那就沒人能翻得起來了。
而且曹爽他本就是當時曹家年輕一代的領軍人物,大家都為他馬首是瞻。
從長遠角度來看,魏明帝選他其實都沒問題。
他其實就隻差了兩年,他只要把司馬懿熬死,其實是有機會取得這場皇族與士族之爭勝利的。
畢竟司馬懿隻有一個。
就算輸掉,曹魏也不一定滅亡。
因為當時的滿朝文武,目的並不是不是要推翻曹魏,他們隻是想拿回權力。
所以高平陵之變的目的也僅僅是扳倒曹爽,架空其權力。
至於後面,那完全是司馬懿趁機斬草除根,他騙了滿朝文武,曹氏走了,來了一個更加專權的司馬氏。
這也是為何一直追隨於他心腹太尉蔣濟最後會與司馬懿決裂,選擇自殺。
當然了,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狠一點,滅掉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