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中,西施、王昭君和楊玉環都是正史上記載的人物,唯有貂蟬這個人查無實據。
但是這個人的事跡,由於羅貫中的名著《三國演義》裡的情節,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
那麼,這個人究竟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還是《三國演義》中杜撰出來的呢?
在《三國演義》中,貂蟬是一位智勇雙全,心懷家國天下的女子。
王允對她有養育之恩,她心懷感激,見到王允愁眉不展,她也為之擔憂。
漢室朝廷被董卓把持,倒行逆施,百姓塗炭,貂蟬也心懷感念。
為了上報王允的養育之恩,下救天下的黎民百姓,貂蟬毅然聽從王允的安排,到董卓、呂佈身邊,去施展連環計,借呂佈之手除掉董卓。
施展這個計謀時險象環生,貂蟬表現出的鬥智鬥勇令天下須眉汗顏。
最終,天下諸侯動用大軍完不成的任務,貂蟬憑借一己之力就完成了。
在中國人選擇古代四大美女的時候,並不僅僅按照美貌來選擇。
如果那樣,能夠入選的女子就太多了。
評選這四大美女的標準,不單單要有傾國傾城的容貌,也要有一定的才學,更重要的是對歷史產生的影響。
西施忍辱負重,為了復興越國去侍奉吳國國君夫差,使得臥薪嘗膽的勾踐終於能夠一雪前恥。
王昭君塞外和親,讓雙方成為友邦,保證了邊境的安寧。
楊玉環則因為美貌,得到唐玄宗的寵幸,使得開元盛世戛然而止。
而貂蟬,則憑一己之力,為漢室除去權奸,讓漢室有了復興的希望。
不過,中國人了解貂蟬這個人物事跡的主要來源,還是來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而這本書本身是一部歷史小說,並不是信史。
在這部小說中,作者為了情節需要,對於那段歷史有很多修改加工的地方。
他為了寫連環計這個情節,讓貂蟬作為王允的義女,周旋在王允、董卓和呂佈之間。
但是,在歷史記載中,我們根本找不到貂蟬這個人。
我們知道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一方面采信歷史,一方面糅合民間傳說,再加上自己的藝術加工。
他的故事原型都是有一定的出處的,貂蟬這樣一位人物,他是難以憑空杜撰出來的,這個人應該是有原型的。
那麼,這個原型人物是誰呢?
其實在《三國志呂佈傳》中有這位女子的原型,那就是董卓的一位侍婢。
在《呂佈傳》中解釋呂佈與王允合謀殺死董卓的原因時,主要說了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董卓對呂佈信任,讓他跟隨保護自己。
但是董卓這個人性格有缺陷,剛猛性急,曾經因為小事就用手戟投向呂佈,險些殺死他,這讓呂佈感到危險。
第二個原因是,董卓信任呂佈,讓呂佈守衛府中的中閣。
呂佈因此可以出入董卓的內府,和董卓的家人相見。
這原本是董卓對呂佈極度信任的表現,誰知道呂佈因此與董卓的一位侍婢私通。
這件事如果傳出去,呂佈與這位侍婢肯定性命不保,這也讓呂佈感到了危險。
第三個原因是王允的鼓動。
王允也是受董卓信任的人,他擔任了董卓所把持朝廷的司徒。
可是王允對董卓的倒行逆施深惡痛絕,一心想除掉董卓,復興漢室江山。
為此,王允便結交拉攏呂佈,想要借呂佈的之手除掉董卓。
對此在史書上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呂佈向王允吐露心事,王允借機勸說呂佈殺死董卓。
另一種說法是王允知道了呂佈和侍婢的事情,用這件事去要挾呂佈就范。
不管是哪種說法,最後呂佈還是參加了王允的集團,殺死了董卓。
由此可以看到,與呂佈兩情相悅的那位董卓侍婢,在這個歷史事件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如果沒有她和呂佈私通的事情,呂佈還很難下定除掉董卓的決心。
羅貫中就是基於這個真實事件,加工成了《三國演義》中的連環計情節。
那個原本是被動和呂佈相悅的侍婢,就成為了貂蟬的原型。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將歷史上的這些細節都寫了進去。
比如說董卓向呂佈投戟,呂佈和侍婢私會,王允借機鼓動呂佈等。
為了讓『連環計』情節更加生動可信,羅貫中還將貂蟬這個人物進行了重點描寫,把古代的美人計也糅合進去,讓我們對貂蟬這個人物更為可信。
可是讓人感嘆的是,在歷史上起到過如此重要作用的女子,最終也沒有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就連貂蟬這個名字也是羅貫中為她起的。
在古代時,皇帝身邊的達官貴人穿戴的服飾中有『貂蟬冠』,府中有掌管『貂蟬冠』的侍婢,於是羅貫中因此為她取名為貂蟬。
雖然歷史上沒有貂蟬這位女子的記載,但是有了羅貫中《三國演義》的流傳,使得貂蟬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
大家都為她的家國情懷、大智大勇而感到欽佩。
大家並不因為她是一位虛構的人物而否定她的情懷,相反,大家還把她選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把她作為古代美女的楷模來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