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的父親劉備雖然是皇室之胄,但出生時地位跟平民沒多大區別,還得親自編草鞋賣錢求生存。
但他不甘永遠平凡,奮鬥多年,終於在60歲時稱帝,建立蜀漢。
稱帝時間太晚加上晚年的種種變故,劉備僅在位2年就去世了,傳位給兒子劉禪。
雖然劉禪在位長達40年,但後世通常認為劉禪是個『扶不起的阿鬥』,傻得可憐。
直接證據就是蜀漢滅亡後他還興致勃勃參加司馬昭宴會,並稱『此間樂,不思蜀』。
當然也有反駁劉禪傻的觀點,反對方認為劉禪隻是裝傻,實則聰明識時務。
那麼劉禪到底是真傻還是裝傻呢?
筆者認為,劉禪稱得上一個『庸』字,但他跟『傻』絕對沒關系。
就在蜀漢景耀三年《260年》,劉禪給一批重要大臣追加了謚號,謚號就是對一個人的生平做蓋棺論定,不妨看看劉禪是怎麼評價『五虎將』的。
『五虎將』是《三國演義》的說法,分別指關羽、趙雲、張飛、黃忠、馬超。
先說關羽,關羽得到的謚號為『壯繆』,稱壯繆侯。
這個『繆』字可算不上什麼美謚,古代謚書解釋:『名與實爽曰繆;傷人蔽賢曰繆;蔽仁傷善曰繆』
什麼叫名與實爽?
就是名不符實。
至於『壯』,謚書也解釋:『屢行征伐曰壯,死於原野曰壯,武而不遂曰壯』總體說起來就是劉禪認為關羽的確有能力,但他能力被誇大,領軍時完全沒有充分表現出來,名不符實,總的來說這一謚號雖然不屬於惡謚,卻絕對算不上誇贊。
再是趙雲。
趙雲一生兩護幼主,參與了長坂坡之戰、漢水之戰等重大戰役,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
劉禪給他的謚號為『順平』,稱順平侯,按謚書解釋:『好惡公正曰順;克將君美曰順,慈和遍服曰順;執事有制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推心行恕曰平』
這兩個字意義都是好的,可見劉禪對趙雲評價不錯。
趙雲的確一生謹慎,被後人視為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劉禪當年下的詔書,也大大表揚了趙雲:『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
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
然後是張飛。
張飛2個女兒都成了劉禪皇後,所以張飛算得上劉禪嫡親的老丈人,劉禪給張飛的謚號為『桓』,稱桓侯。
謚書如此解釋:『辟土服遠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壯以有力曰桓』這個字的內涵全都積極向上,屬於美謚,張飛的功績與忠心,劉禪心裡是有數的。
第四個是黃忠。
黃忠投降劉備後斬了名將夏侯淵,一戰揚名,堪稱實力派,劉備也給了黃忠足夠的地位,甚至引起了關羽不滿。
對黃忠,劉禪給了一個『剛』字做謚號,稱剛侯,按謚書解釋:『強毅果敢曰剛;致果殺敵曰剛』黃忠也拿到了全面表揚,獲得劉禪的肯定。
最後就是馬超了。
馬超在蜀漢的地位比較特殊,他雖然勇猛,卻是迫於無奈才投向劉備,而且也沒機會立下大功勞。
不過馬超當初還是震嚇到了成都軍民,促成劉璋向劉備投降,所以劉禪給他一個『威』字做謚號,稱威侯。
按謚書解釋:『猛以剛果曰威;蠻夷率服曰威;德威可畏曰威;聲靈震疊曰威』這些都符合馬超的生平經歷,再加上對關羽等4人的評價,可以看出劉禪很了解朝中的臣子,他壓根稱不上傻,最多是平庸一些,認為他傻的人,恐怕是被《三國演義》誤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