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先生把諸葛亮和龐統定義為『臥龍』和『鳳雛』,格局小了。
如果諸葛亮堪稱『臥龍』,那麼司馬懿才配當『鳳雛』。
這兩位雖然身處不同陣營,卻能心心相通,配合默契,雙劍合璧,佈武天下。
第一次默契,是滅孟達。
蜀漢大將孟達,屬於益州本土官僚集團,後來因為救援關羽的歷史問題被追責,從而投降了曹魏。
孟達這個人頗有社畜氣質,很快就和魏國朝野混得熟稔《ren》。
從而當上了新城太守,還被封了侯,假了節,據說還搭上了曹丕這條線,儼然一個新寵暴發戶。
但是司馬懿始終對他懷疑有加,私底下對曹丕說:此人言行傾巧,不可重用。
曹丕雖然沒有采納,但孟達似乎聽到了一些風聲,於是『連吳固蜀,潛圖中國』。
司馬懿雖然日防夜防,但苦於沒有證據,不能貿然動手。
這時,他的好搭檔——諸葛亮出手助攻了。
諸葛亮派了一個叫郭模的人與孟達聯絡,此人故意到孟達政敵——地頭蛇申儀的防區鬧事被捕,被捕後和盤托出,將孟達通蜀的陰謀也交代了出來,申儀一聽,大喜過望:這下終於拿到孟達反水的一手材料了,這個破落戶,敢來老子的地頭摻沙子,哼,等著瞧!
連忙上奏朝廷。
不過,孟達應該在申儀身邊也安排了臥底,所以很快就得到了消息,於是準備起兵造反,但是司馬懿的一封書信讓他打消了念頭。
司馬懿一反常態,在信裡表彰了孟達的忠誠,認為申儀上報的不過是蜀漢別有用心的反間計,讓他不要在意。
於是孟達舉起的刀放下了,隻是借勢在磨刀石上蹭了兩下。
寫信給諸葛亮報平安,別說司馬懿沒有相信,就算相信了,但是『宛去洛八百裡,去吾一千二百裡,聞吾舉事,當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間也,則吾城已固,諸軍足辦。
則吾所在深險,司馬公必不自來;諸將來,吾無患矣』
我,孟達還是站在我的陣地上!我還是再等等,看準機會再動手唄。
然而,與司馬懿配合默契的諸葛亮還是從中嗅到了一絲不同的意味。
果然,司馬懿一面穩住孟達,一面主張:孟達最沒有信義,現在正是他猶豫未決的時候,應當迅速解決他。
於是率兵倍道兼行,僅僅八天就到了新城城下。
打了孟達一個措手不及。
這時的孟達著實大吃一驚,馬上派人向吳蜀兩國求救,兩國也迅速派出援兵,從而進一步坐實了孟達勾搭敵國的罪名。
孟達的郡城三面臨水,自以為憑借防禦工事,守半年不成問題,但是司馬懿『八道攻之』,隻攻了『旬有六日』,孟達的外甥鄧賢和部將李輔就頂不住了,趁夜開門出降。
於是司馬懿下令問斬孟達,傳首京師,徙孟達餘眾七千餘家於幽州。
並且順手將地頭蛇申儀一並誅滅,徹底解決蜀漢邊境的隱患問題。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泄露孟達的『通敵』呢?
諸葛亮是否輸了一把呢?
沒有!
據史書上說:『蜀相諸葛亮惡其《孟達》反覆,又慮其為患』諸葛亮雖然和孟達暗中聯絡,卻也一直防著孟達,即使孟達此次反魏成功,但是此人駐守在蜀、魏、吳三國交界處,指不定哪天又反水投靠誰了,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會炸響。
所以諸葛亮借司馬懿的手拆除了這顆炸彈。
史書上沒寫的原因還有一條,就是孟達出身益州集團,雖然投奔了魏國,但是藕斷絲連,繼續和諸葛亮的政敵們眉來眼去,諸葛亮此時的執政方針就是在荊州勢力與益州勢力之間尋求平衡的同時,微微傾向荊州勢力,借助荊州勢力排除益州勢力中的反對派。
所以,以天下為棋局,落子在新城。
諸葛、司馬殊途同歸,默契地做掉了同一個對手,在各自朝廷的對決裡加上了一塊叫做孟達的染血砝碼。
第二次雙打,更隱蔽,那就是木門道。
張郃雖然是半路加入曹操的團隊,但是很快就憑借其勇猛和統禦能力獲得了曹操的信任,被譽為五子良將之一。
相對於對付孫吳的東線,防禦蜀漢的西線更為魏國所重視,其領軍人物一直由曹家血親出任。
初期是夏侯淵,後來就是曹真。
但這兩位統帥的副貳卻隻有張郃一人。
也真是他,在主帥夏侯淵被陣斬時,穩定了軍心,鞏固了陣營。
更兼擊退了諸葛亮組織的第一次北伐,使其聲譽日隆。
當時諸葛亮志在必得,但是一個小小的街亭輸卻了所有到手的果實,而破街亭的正是張郃。
《三國志·張郃傳》說:
『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在與諸葛亮的多次交戰中,張郃不但在西線戰場,甚至朝堂中,都樹立起超高的人氣。
所以,『憚之』者,何止諸葛亮一人。
司馬懿也漸次感覺到如芒在背。
因為張郃是曹真的人。
而這個曹真遲早是要和自己爭曹魏輔政一哥的人。
好在天賜良機給司馬懿,曹真病了,而默契的諸葛亮適時地進攻了。
於是司馬懿被委派了前敵總司令的職位,來到了雍涼。
而剽悍的張郃正受他的節制。
於是詭異的木門道之戰開始了。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錄說:
『九年,亮復出祁山。
。
。
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
而《張郃傳》說:
『諸葛亮復出祁山,詔郃督諸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謚曰壯侯』
都語焉不詳,還是來看《魏略》的記錄:
諸葛亮退還祁山。
司馬懿令張郃追擊。
張郃說:『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
但是司馬懿不聽。
作為下級的張郃雖然心裡有想法,但還是得不折不扣地執行命令——領兵追擊。
果然,蜀軍在木門谷乘高佈伏,弓弩亂發。
張郃追到木門谷,與蜀軍交戰。
飛來的箭矢射中了張郃右膝,張郃陣亡。
司馬懿作為老資格的軍事指揮官,不會不知道圍城闕一的道理,也不會不知道上次諸葛亮兵出祁山是就是在撤退路上斬殺大將王雙的戰例,但是正因為他和諸葛亮之間的『默契』,才給了張郃致命的一記『雙打』。
張郃毅然決然地率軍追擊,從容地踏進了蜀漢的包圍圈,當漫天飛舞的箭矢紮進他身體的時候,不知道他是否頓悟『敵在本陣』呢?
這是司馬懿借諸葛亮之手,除掉了自己競爭對手的頭馬。
何嘗又不是為諸葛亮除掉了自己頭號敵手呢?
這一次,默契的雙打配合再次顯現出佈武天下的威力。
當兩大勢力的頭部人物互相為了局部的利益達成同盟,對抗天下的時候,註定不會長久。
果然,天妒英才,諸葛亮在隨後的第五次北伐中病逝,再也沒有給這對組合第三次『默契』的機會。
當司馬懿聽說諸葛亮的死訊時,不由地仰天長嘆:『天下奇才也!』
說的豈止諸葛亮一人,而在嘆息一對組合的單飛吧。
。
。
文 | 雲間大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