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個給予漢王朝致命一擊的大人物。
他雄才大略,文韜武略,毛澤東更是評價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
他的一生先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優越優勢,後來更是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
而在成就偉業的背後,他卻始終有一種深深的自卑感。
那麼下文我們對曹操自卑感的原因一一分析。
社會背景
東漢末年的士族門閥們主宰著整個王朝的社會風氣,深刻影響著那個時代下人們的價值取向,人們羨慕士族門閥階級的生活方式和優越地位,並將此當做自己的追求目標,而在這個大環境下的曹操也是耳濡目染,抵擋不了主流社會價值取向的沖擊。
西漢初期,漢武帝為了鞏固統治,采用了董仲舒的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東漢統治二百年,儒家思想早已深入人心,『仁義禮智信』已是主流。
儒家講究仁孝,『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孝之始也』而 宦官是閹割的不全之人,這與儒家的道義可以說是背道而馳了,曹操作為宦官之後,可想而知在這樣的社會體制下會有多大的困難了。
曹操既沒有受過儒家思想的熏陶,也沒有儒家的身份,更非顯赫的士族門閥。
他僅有的一個標簽就是被世人厭棄的『宦官之後』,他的出身貧賤,他的行為也被看不起,在這樣的環境下,無形中便帶給了曹操低人一等的自卑感。
宦官家庭的出身
曹操出身宦官世家,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曹騰少時閹割,歷侍四代皇帝,雖然他的名聲並不好,但卻頗有名望,被封為費亭候。
在祖父曹騰的庇蔭下,曹操的家族可以說是混的風生水起,出了不少高官,可即便是這樣,曹家依舊是被當時的社會歧視,被士族門閥的文人看不起的,他們沒有出身於名門望族的高貴血統。
身體上的殘缺往往會產生心理上的自卑,況且是閹割的宦官呢,他們殘缺的身體隻會讓他們無時無刻飽受痛苦的摧殘,自卑感自然而然就有了。
曹操有兩個小名,一個叫『阿瞞』,另一個叫『吉利』,曹操小時候對這個名字極其厭惡,特別不喜歡別人叫他的小名,而曹操之所以起這樣的小名,是因為曹操的父輩們十分清楚家族的卑賤低下,在為曹操起名時,不願讓人知道他宦官的出身,家族的自卑感自曹操出生起便浸染著曹操,這就像是一顆種子,在曹操的心田上生根發芽,慢慢長成了參天大樹。
個人外貌的自卑
身體殘缺或許可以遮擋,但相貌的不足是抹不去的,會一直跟隨著他。
曹操個子不高,為人輕佻,沒有絲毫威嚴莊重之說,愛穿薄綢,衣腰帶上掛著裝印綬的小皮袋,裡面卻裝著手巾等零碎東西,有時就戴著便帽會見賓客。
每次與人交談暢所欲言。
說到興起便會大笑,把頭埋在杯盤之間,頭巾就會被菜肴湯汁弄臟。
以上出自《三國志》,隻記載了曹操的形態,但我們依舊可以從中窺見,曹操的相貌在當時算不上上乘。
魏晉時期重視人的相貌風姿,《三國志》中對很多人物都給予了贊揚,但曹操卻僅僅記載了形態,而且僅有的形態也算不上『風雅』。
曹操對自己的相貌也說不上自信,《世說新語》中記載『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遠雄國,使崔紀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而在結束後,還在意使者的看法,『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
』
曹操在軍事鬥爭和政治的長期道路上,取得的一次次勝利,都是對他自卑感的撫慰,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斷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縱使在時代洪流中逆程,也可是『非常之人,超世之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