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成都時,趙雲為何勸阻劉備分田地給諸將?此舉是否得罪很多人。《網路歷史》

《雲別傳》: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

雲駁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令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

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

先主即從之。

劉備拿下益州後,有人議論到應該把成都城中的房屋及城外的田地分封賞賜給各路將領,劉備還沒有表態,趙雲就說道:

霍去病曾經說過匈奴沒有被消滅,我怎麼能成家呢?

現在國賊不隻像匈奴隻有一個,還不到安定下來的時候,必須等到天下平定之後,再使眾人返回家鄉去耕種土地,這才是最好的決定。

益州的百姓剛剛遭遇戰亂,現在應該將田地房產歸還給老百姓,先讓他們安居樂業,然後才可以讓他們服兵役、納戶稅,這樣才能得到民心。

趙雲

劉備聽了之後,立即采納了趙雲的建議,沒有將成都的房產和田地分給手下將領,那麼問題來了,趙雲為何要勸阻劉備分田地給諸將?

趙雲有三個理由:

一、趙雲追求仁政

趙雲的家鄉是冀州常山郡真定縣,今河北石家莊正定縣,在東漢末年真定縣是歸袁紹統領的,但是趙雲率領本郡軍民最早卻是投靠公孫瓚的,公孫瓚嘲諷趙雲:聽說冀州人都歸順了袁紹,為什麼你來投靠我?

趙雲回答說: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明主,百姓有倒懸之危,我們常山人經過商議討論,決定要追隨能夠實施仁政的地方,並不是因為我們要疏遠袁紹而偏向於將軍您。

常山趙子龍

從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趙雲在亂世中是為了追求仁政而跟隨公孫瓚的,但是後來趙雲發現公孫瓚並沒有施行仁政,所以就借口兄長去世而離開了公孫瓚,幾經周折之後,趙雲投靠了劉備,而劉備是東漢末年願意施行仁政的勢力之一。

《三國志 先主傳》: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陳壽在《三國志》評論劉備意志堅定,寬厚仁德,知人善任,禮待下人,有漢高祖劉邦的風范,還有英雄的氣量,這就是仁政,劉備先到一地,首先做的就是收買人心,施行仁政,劉備從樊城往江陵逃跑時,有十餘萬百姓跟隨劉備一起,如果不是劉備實行仁政,怎麼會有這麼多人願意拋棄家鄉而跟隨劉備呢?

趙雲就是認為劉備施行的是仁政而跟隨他的,所謂的志同道合就是如此,趙雲的種種表現也證明了他是一個仁愛之人,並且非常愛護百姓,趙雲曾經跟劉備說過一句話:終究不能做有違德操的事

趙雲與劉備關系密切

所以劉備把趙雲放在自己身邊保護家眷,這是劉備對趙雲的信任,這等於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給了趙雲,襄樊之戰後關羽被殺,荊州被奪,劉備在稱帝之後執意伐吳,朝中有很多人勸阻劉備,比如秦宓,他勸劉備說天時不當,必難取勝,結果被劉備投到監獄去了。

趙雲也曾勸阻過劉備,但劉備並沒有處罰趙雲,而是讓趙雲都督江州,劉備的區別對待是對趙雲的偏袒,同樣說明劉備喜歡趙雲。

劉備拿下益州後,是大功一件,按理說就要論功行賞,這是順理成章的事,不獎賞有功之臣,就很難吸引天下人才跟著你一起打江山。

《三國志 張飛傳》:益州既平,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其馀頒賜各有差,以飛領巴西太守。

趙雲一直守護劉備的家人

在張飛傳中記載了劉備對功臣的賞賜,劉備平定益州後,賞賜諸葛亮、法正、張飛、關羽四人各五百斤金、千斤銀、五千萬錢、千匹錦,這是賞賜最重的四個人,也是功勞最大的四個人,除此之外,其他人的賞賜各有不同。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劉備賞賜的是錢財和錦緞,不是房屋和田地,因為錢財和錦緞是劉璋留下來的,直接被劉備所繼承,而房屋和田地不是劉璋的,是老百姓的,因為趙雲的勸說,而沒有賞賜給有功之將,這一切都是因為趙雲追求仁政,而劉備本人也是追求仁政的,所以趙雲一說,劉備馬上就同意了。

二、先安定民心再打天下才是政治正確

劉備作為外來勢力,利用軍事能力打敗了益州舊主劉璋,成為了益州新的主人,此時益州的老百姓則直接成為劉備屬地的百姓,而不是當初劉璋的百姓了,此時的劉備如果把百姓的房屋和田地分給手下將領,這種行為無疑是失掉民心的,跟強盜沒啥兩樣。

劉備施行仁政

劉備和趙雲其實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劉備本人不方便直接拒絕這個建議,這樣就顯得劉備小氣了,不舍得賞賜將領,畢竟劉備手下有一大幫將領跟著一起打天下的,但如果是趙雲來勸阻,劉備就有臺階下了,他作為主公就有可能拒絕這個建議了,因為劉備隻是聽從了趙雲的建議而已。

劉備作為標準的政治人物,他知道先安定民心再打天下才是政治正確,所以趙雲一說他就同意了。

三、隻有安撫百姓之後,隻能征兵和納稅

劉備主政益州後,就取代劉璋成為益州政府,作為政府,可以對內征兵和納稅,對外發動戰爭,征兵和納稅都要依靠益州本地的百姓來完成,劉備是外來勢力,他帶到益州的人馬本來就不多,隻能依靠益州當地人。

趙雲用來反駁的話中最有份量的理由就是征兵與納稅,這是劉備建立政權並統一天下的基礎,如果在此時得罪了百姓,失掉民心,那麼就很難完成征兵與納稅,劉備和趙雲都明白這個道理。

劉備非常信任趙雲

所以趙雲勸阻劉備將成都房屋與城外田地分給將領是對的,那麼問題來了,那些想分成都房產和田地的將領們,會不會因此而怨恨趙雲呢?

很明顯,會,這是人性。

但是怨恨是沒用的,因為劉備同意了,而趙雲又是劉備非常信任的人,其他將領即使有意見,也不敢說什麼。

另外,趙雲又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也不怕得罪別人,況且他勸阻劉備分房分地也是理由充分的。

趙雲在蜀漢政權的地位也不低,以劉備平定益州之後的地位來看,趙雲是翊軍將軍,這個稱號是劉備發明的,專門封給趙雲的,而且趙雲長年守護劉備的家人,劉備不在軍中時,趙雲還擔任過中留營司馬,為主將劉備守衛後方,管理軍事和治安,這個級別的將領在整個蜀漢政權都是排名靠前的,位高權重。

趙雲位高權重

劉備手下的將領絕大多數是從荊州來到益州的,平定益州後,這些人肯定要有房屋住,要有田地種,否則無法在益州立足,益州又不是無主之地,原來的房屋和田地都是有主人的,劉備手下的外來將領想要在益州立足,要麼逼搶人家的房屋與田地,要麼花錢買人家的房屋與田地。

比如諸葛亮,他是山東人,在荊州生活多年,來到成都後,算是外地人,諸葛亮在成都也沒有房產和田地,從史書上的記載來看,諸葛亮臨死前在成都有八百株桑樹和十五頃薄田,當然也有房子住,以諸葛亮的為人處世,這些東西肯定是他花錢買來的,因為劉備賞賜了諸葛亮五百斤金、千斤銀、五千萬錢、千匹錦,完全可以買房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