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年,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大將魏延倉促趕往漢中,馬岱對魏延窮追不舍,將他逼入死路,魏延仰天長嘯:『我一心一意匡扶漢室,沒想到今天要死於小人之手!』話音剛落,馬岱一刀斬下魏延頭顱。
魏延,字文長,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
魏延出生於荊州義陽,雖出身平凡,但他自幼習武,熟讀兵書,可以說是文武雙全的奇才。
魏延雖作戰勇猛,但他性格比較高傲,桀驁不馴,也因此性格得罪了不少人。
楊戲在《季漢輔臣贊》中如此評價魏延:文長剛粗,臨難受命,折沖外禦,鎮保國境,不協不和,忘節言亂,疾終惜始,實惟厥性。
公元201年,劉備在劉表陣營中,被派去駐守新野城,而此時劉備手下將才稀少,於是開始在城內招兵買馬,而魏延早就聽聞劉備大名,對他十分敬仰,便帶著自己的部將一起投奔他。
此時,劉備勢力非常弱小,而且還是依附於劉表帳下。
此時魏延來投奔他,無疑是雪中送炭。
劉備見魏延一片赤誠之心,便對魏延委以重任。
而魏延誓死效忠於劉備,多次替劉備解難。
公元211年,劉備與劉璋反目成仇,兩軍刀槍相見,然而當時,劉備隻有區區一萬人馬,糧草也供應不足,可以說是危在旦夕。
後來,幸好有魏延帶著自己的部將來增援,才一舉擊敗了劉璋。
劉備大喜,他甚感欣慰。
此戰之後,魏延深得劉備信任,命他為牙門大將軍。
牙門大將軍,其實就是主公的親信,沒有主公在時,牙門大將軍可以代替主公統兵作戰。
在劉備陣營中,趙雲也曾擔此重任,而趙雲也跟魏延一樣驍勇無比,忠心耿耿,由此可見,魏延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深得劉備信任與器重後,魏延更是賣命打仗,為了匡扶漢室,他為劉備攻下數座城池,隻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
公元219年,劉備從曹操手中取得漢中,自立『漢中王』。
而此時的劉備手下有三大地盤,分別是荊州,益州、漢中。
荊州已有二弟關羽鎮守,益州有劉備親自坐鎮,隻有漢中缺乏將才把守。
漢中是益州的門戶,也是益州的咽喉所在,由此可見,漢中有多重要。
就在大家都以為劉備會把漢中給張飛鎮守時,劉備卻把漢中交給了魏延把守,如此重要的地方,一旦漢中失守,益州也危在旦夕。
由此可見,劉備有多麼信任魏延。
然而,朝堂上眾臣有些不服氣,論資歷和作戰能力,張飛都不輸於魏延,而且張飛也是劉備的三弟。
為了服眾,劉備打算讓魏延好好表示一下忠心,於是故意問魏延:『讓你擔此重任,你如何看待呢?
』
此時,魏延心裡激動萬分,豪言壯語地說:『若曹操舉10萬大軍來攻,我為大王拒之,若曹操舉全國兵力來犯,我定舍命為大王吞之』。
此話一出,朝堂上眾臣無一人不對他刮目相看。
劉備力排眾議後,正式任命魏延為漢中守將,而魏延也不負所望。
在駐守漢中期間,所有來犯者均被他擊退,城池固若金湯,此後再無曹魏之兵來犯。
然而,好景不長,公元223年,劉備在為關羽報仇的路上,不幸病逝與白帝城,魏延痛心不已,他暗自下定決心,此後一定要匡扶起漢室,以報道劉備的知遇之恩。
但是,自劉備去世後,魏延便不再被重用。
公元228年,諸葛亮出兵北伐,眾人都力推魏延作先鋒,諸葛亮卻讓馬謖鎮守街亭,結果街亭失守了,但魏延並未計較,依然獻出良策。
但是,諸葛亮卻一並否決魏延的計策,認為他的做法太冒險,但魏延認為出奇才能致勝。
多次獻出良策,魏延都以失敗告終,一肚子委屈正無處釋放,楊儀卻出來嘲諷他,魏延一氣之下打算對他動手,奈何他是諸葛亮的親信,隻好忍氣吞聲。
公元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經過五丈原時,他突然病逝。
彌留之際,諸葛亮曾囑咐楊儀退兵到漢中。
而楊儀早就對魏延心生不滿,便謀劃借此機會除掉魏延。
隨後,楊儀派費禕去試探魏延,故意將諸葛亮臨終之言講給他聽,魏延得知後,一面為諸葛亮去世悲傷不已,一邊表態堅決不退兵。
魏延本就對楊儀十分記恨,絕不聽他擺佈。
再者,北伐曹魏是主公未完成的心願,豈能因丞相去世而放棄北伐大業。
而楊儀要的就是這個態度,他私下安排退兵事宜,但被魏延知道了,魏延立馬派人切斷了回去的棧道,阻止楊儀退兵。
沒想到,這正好中了楊儀的計。
於是,楊儀上書告魏延謀反,而魏延也十分不甘,也上書告楊儀謀反。
但魏延沒有想到的是,朝中的眾臣都幫著楊儀說話,劉禪本來無法判斷,但朝廷中大部分人都說魏延壞話,於是劉禪下令緝拿魏延。
魏延不甘被楊儀這個小人算計,正打算去成都找劉禪討回公道,不料,楊儀派馬岱帶重兵從中阻攔,馬岱挑撥離間魏延部將,魏延失去兵力,他單槍匹馬對抗馬岱眾人,但寡不敵眾被馬岱所殺。
後來,楊儀回去後,還不解恨,又將魏延誅滅三族,實在令人惋惜。
魏延將一生都奉獻於匡扶漢室上,他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在戰場奮勇殺敵。
即便在劉備去世後,他也不忘初心,謹記使命,可是他最終沒能實現心願,最終被小人所害,實在令人惋惜。
其實,魏延最大的缺點:性格孤傲,桀驁不馴,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所以朝中沒人幫他,最終帶著遺憾去世。
對此,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