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本是一代才子,才高八鬥,如果不陷入爭儲的政治泥潭,他本可以悠哉悠哉享受安樂王爺的幸福生活。
可是,生在帝王家的曹植,卻沒有這麼好的命運,自覺、不自覺地就卷入其中。
中國古代傳位的規矩,歷來是『立長不立幼』,事實上凡是破壞這個規矩的,大多沒有好下場。
遠的不說,就在三國,袁紹傳位幼子袁尚,劉表傳位幼子劉琮,都加速了自己勢力的分裂和衰亡。
作為一代名主,曹操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作為一個父親,他又跳不出常人的局限,總是會對某個孩子特別寵愛。
曹操的長子曹昂在宛城之戰中早亡,按理說由曹丕作為接班人順理成章,曹丕文治武功都不錯,比較均衡,隻是在文采上當然不如曹植。
如果曹操沒有什麼暗示的話,曹植也不會有什麼非分之想,總歸是二哥曹丕繼位。
偏偏曹操做了很多動作,讓人覺得曹操想換接班人。
比如214年,曹操東征孫權,命令曹植留守鄴城。
一般這種留守的任務,都是交給接班人做的。
上有所好,下必甚之。
於是圍繞著曹植的一批人楊修、丁儀、丁廙,都開始積極為曹植運作鋪路,其中不乏對曹丕的構陷中傷。
這也難怪曹丕後來對曹植那麼仇恨,『出來混,都要還的』。
曹植本人是一代才子,但也有才子特有的放縱不羈一面,不如曹丕沉穩持重。
217年,一次酒後誤闖司馬門《皇帝專用車道》,讓他失去了曹操的信任,很快曹丕被正式立為世子。
219年,曹操給了曹植最後的機會,讓他帶兵增援曹仁,解被關羽圍困的襄樊之圍,曹植再次因為醉酒無法受命,從此徹底退出權力中心。
曹操死後,曹丕上位,自然對這位曾經和自己『爭儲』的弟弟備加警惕,恨不能找個機會把他殺掉。
不但多次遷移曹植的封地,還利用安插在曹植身邊人的告密,削減他的封邑,各種待遇也是最差的《配屬的衛隊都是老兵》。
曹植的年齡並不大,226年曹丕去世時,曹植不過35歲。
他多次侄子魏明帝曹睿,希望『重新安排工作』,效命沙場,但每次都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232年,鬱悶、惶恐了十多年的曹植終於撒手西去,終年不過41歲。
如果不是曹操將曹植推入『爭儲』的政治泥潭,他的境遇不會如此悲慘。
愛一個人,反而害一個人,曹操不智啊。
喜歡三國的朋友,還歡迎購買本人專欄《改變三國歷史的非主流人物》,換一個視角看三國歷史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