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這段歷史是璀璨的,留下了太多的故事,很多人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是事跡卻流傳千古,不過也有很多遺憾,比如說今天要說的這六個人,如果再給他們一些機會,他們的故事可能會更精彩。
第六、徐庶
徐庶本名徐福,出身寒門,早年為人報仇,被官府抓住,威逼利誘之下也不出賣同伴,後被同伴救出,至此棄武從文。
因董卓作亂而避禍荊州,結識了諸葛亮,成為至交好友。
因仰慕劉備信義著於四海而出山輔佐,並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可惜自己卻因老母為曹操所獲,為盡孝而轉投曹營。
《三國演義》中描繪的是『徐庶入曹營,一言不發』,至死不給曹操出一計策,而真實的歷史中徐庶在曹營也確實無法施展抱負,等到諸葛亮北伐之時,聽聞徐庶在曹魏官職卑微,不禁感慨,『難道是魏國人才太多了嗎?
徐庶和石濤竟然都不被重用』
徐庶作為諸葛亮的好友,亦是諸葛亮的引薦人,他了解諸葛亮,諸葛亮也了解他,所以說,徐庶在曹魏不得重用,實在可惜。
第五、陳宮
正史中陳宮幫曹操兵不血刃地拿到了兗州,算是為曹操立過大功的人,而在《三國演義》中陳宮更是被描寫成了曹操的救命恩人,最終因為曹操殘殺呂伯奢一家而看清曹操的冷酷無情,憤而離去。
等到曹操與呂佈交戰,陳宮曾出計破解被圍之難,可惜呂佈卻因枕旁風而廢棄不用,最終導致城破身死,即便到了人生最後時期,曹操還想著拉陳宮入夥,而陳宮卻一心求死,並用道德綁架了曹操,讓曹操照顧他一家老小後半生。
說實話,曹操對陳宮是真的好,但是陳宮為何還要離開曹操,死活不願意再跟隨曹操呢?
雖然不是因為《三國演義》中的事情,但是想必原因也差不多少,陳宮足智多謀,但呂佈卻不能物盡其用,實在可惜。
第四、田豐
田豐作為袁紹的謀士,非常有戰略眼光,幫助袁紹搞定了公孫瓚,並很早就建議袁紹趁著強大搞定曹操,接回皇帝,可惜袁紹目光短淺,不采用。
官渡之戰前夕,田豐又建議袁紹趁曹操後院起火的時候,攻擊曹操,而袁紹卻以兒子生病為由推脫不肯出兵,錯失良機。
等到曹操平定徐州,袁紹才出兵征討曹操,此時,田豐判斷戰機已失,建議袁紹打持久戰,而袁紹又不聽,甚至還把他關了起來。
結果,袁紹果然官渡大敗而回,並在逢紀的讒言之下,一怒殺了田豐。
田豐的戰略眼光在三國中是數一數二的,實在是未遇明主,可惜。
第三、張任
張任是劉璋的部下,雖出身卑微,但卻十分勇武,劉備進攻劉璋的時候,張任本是一道屏障,怎奈劉璋所信任的李嚴直接『投敵』了,導致張任的部署大亂,無奈退守雒城,最終力戰被俘,拒不投降,慷慨就義。
《三國演義》中更是將其事跡豐富,舞劍就劉璋,飛箭射龐統,阻劉備進軍,最終為諸葛亮智擒,寧死不降,劉備都為其動容。
在三國那個時代,如此忠義之人,實屬不易。
第二、高順
高順的陷陣營在三國時期是大名鼎鼎的王牌部隊,何為陷陣?
即沖鋒陷陣,口號是『沖鋒之勢,有進無退;陷陣之志,有死無生』
如此訓練有素,戰鬥力爆表的部隊離不開高順的治軍才能,除此之外,高順還十分忠心,像呂佈這種疑心極重的人,唯一能放心的就是高順,可惜『佈知其忠,然不能用』。
高順也是呂佈手下除陳宮之外,唯二不能被勸降的將領,實在可惜。
第一、曹植
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鬥』,這才高八鬥的曹植屬實被後世推到了很高的高度,當然,這都是稱贊他文學上的造詣。
曹植的才華也確實配得上後世的稱贊,即便是曹操也非常認可他的才華,隻不過曹植也有著文人所常有的毛病——放浪不羈。
曹植十五歲就隨著父親南征北戰,才華橫溢的他幾乎被曹操立為太子,但作為未來要奪取天下的家族,曹操對於接班人的選擇是十分謹慎的,雖然他很喜歡曹植,但是最終還是選擇了城府更深的曹丕。
等到曹植幡然悔悟,想要為國家建功立業之時,卻再也得不到信任,曹丕、曹叡都將其冷處理,不再給他任何在政治、軍事上發揮的餘地,甚至還對他嚴加防范,最終隻能成為了一個文學家。
結語:
其實歷史中的遺憾有很多,還有非常多的人才被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他們可能才華橫溢,隻差一個機會就能揚名立萬,但是一生卻都等不到那個機會,正所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有時候遺憾反而也成為了讓人銘記的東西,不知道你覺得三國中還有誰在你心中存在遺憾呢?
歡迎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