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曹操之所以能夠成為漢末三國時時期,勢力最大的梟雄,不僅與他本身的能力、魄力、魅力息息相關,還與他麾下的文臣武將脫不了幹系,畢竟就算曹操再厲害,他也不可能單槍匹馬爭天下。
說起曹操麾下的功臣,便不得不提很多人心目中的男神,荀彧荀令君。
荀彧,字文若,有王佐之才,被曹操譽為『吾之子房』,稱其為曹魏陣營第一功臣也不為過。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首先,荀彧有著犀利的眼光,和過人的智謀,是曹魏陣營不可或缺的謀臣——在戰爭方面,呂佈偷襲兗州,他保下了最後三城,避免了曹操,陷入無路可退,無城可守的尷尬境地;官渡之戰,他看透了顏良、文醜有勇無謀,料到了袁紹陣營中,謀士會發生內訌,為曹軍提供了必勝的信心;發展方面,他為曹操提出了『迎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方針,和『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的發展理念,為曹操勢力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石。
除此之外,他還為曹操舉薦了不少人才,例如戲志才、郭嘉、鐘繇、陳群、荀攸、杜襲等等,這些人才,郭嘉自不必說,荀攸是曹操的謀主,鐘繇曾讓馬騰為曹操助力,陳群和杜襲也各有成就。
荀彧為曹操舉薦的這些人才,都是曹操成大業的資本。
正是因為荀彧本人的能力,以及他對曹營的貢獻,都無人可以替代,曹操對他的信任,也毫不吝嗇——他擔任尚書令一職十餘年,為曹操處理政務,並在曹操率軍出征的時候,坐鎮朝堂。
如果事情一直朝這個方向發展,便是皆大歡喜了,然而荀彧付出了半生心血,換來的卻是被曹操逼殺!這是怎麼回事呢?
《魏氏春秋》記載:『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意思是說,曹操賜給荀彧食物,然而食盒裡什麼都沒有,暗示荀彧自盡,荀彧明白了曹操的意思之後,服毒而亡,一對原本能成佳話的君臣,最終以悲劇收場。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得知,真實歷史上的曹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並非《三國演義》中奸詐自私的形象,那麼他為什麼恩將仇報,將最大的功臣荀彧逼殺呢?
其實,此事對於曹操和荀彧而言,沒有誰是誰非,隻不過立場不同罷了——曹操雖然沒有親自改朝換代的想法,但是大漢氣數將盡,曹操不得不為子孫後代做打算,就算他不考慮私心,麾下無數文臣武將的追求,他也必定要考慮,所以無論如何,他不得不一步一步向前走,從魏公到魏王。
可是,荀彧雖然忠於曹操,卻一直以漢臣自居,甚至希望曹操一直做大漢王朝的捍衛者,期待著東漢起死回生,於是曹操稱王的時候,他提出了反對,認為曹操此舉不妥。
在立場發生沖突的時候,誰也不可能退讓,因此無論如何,他們都無法續寫君臣佳話的傳奇。
當然了,比《魏氏春秋》更具有說服力的《三國志》中記載,曹操並沒有狠心逼殺荀彧,隻是將荀彧調離了權力中樞,試圖讓荀彧屈服,結果導致了荀彧鬱鬱而終。
《三國志·荀彧傳》記載:『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會征孫權,表請彧勞軍於譙,因輒留彧,以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
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註》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