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三國·歷史故事·第26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眾所周知,曹操是一個求賢若渴的人,他不僅曾在《短歌行》中提到,『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還曾三次發佈求賢令,提出了『唯才是舉』的選拔人才方式。
除此之外,他還曾厚著臉皮,試圖挖對手的墻角,面對降將更是禮之甚厚。
可是他可以為了求賢放低身段,卻也會拿他們開刀。
例如,孔子的後人孔融,作為漢室的忠臣,就一直在曹魏陣營中效力,不僅曾為曹操薦賢舉能,還曾在官渡之戰前,主動為曹操分析袁紹陣營中著名的文臣武將。
可是,他最終卻被曹操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
史料中提到,孔融退任閑職之後,依舊在努力的提拔年輕人,天天賓客滿門,再加上他本身的好名聲,聲望非常高。
曹操本就是一個多疑之人,又明知孔融是漢室的忠臣,在這種情況下,他怎麼可能對孔融放心呢?
更何況,此時還有一個名叫郗慮的人,揣測到了曹操的心事,故意誣陷孔融,說他蔑視國法,給了曹操發作的由頭。
於是孔融最終被曹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等罪名殺害了。
作為一千八百年後的普通人,我們都能夠判斷出,孔融僅是一個讀書人,就算能夠操控輿論,也會被曹操扼殺在搖籃中,根本掀不起太大的浪花。
而且孔融雖然忠於漢室,但是只要曹操不正式篡權,他大約不會有什麼大動作,畢竟他的重心不在於政治,而在於社會風氣和學問。
可是,我們都能夠看清的東西,曹操為什麼卻沒能看清呢?
是因為他太過多疑嗎?
還是因為當局者迷?
小編認為,這兩個問題,答案都是否定的,曹操之所以要殺孔融,是有另外的原因。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我們都知道,雖然真實歷史上的曹操,不像演義中那樣小肚雞腸,但依舊有兩個著名的謀士,折在了他的手中,即許攸和婁圭,這二人,一個在官渡之戰中為他力挽狂瀾,一個在渭水之戰中,助他反敗為勝,都立下了大功。
可是,許攸拿曹操不當領導,張口阿瞞,閉口阿瞞,還時常問曹操,是不是如果沒有我,就沒有你的今天。
最終曹操忍無可忍,將其處斬。
婁圭比起許攸,也不遑多讓,同樣是居功自傲,然後出言不遜,最終被殺。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孔融也做過類似的事情,而且不止的一次。
首先,當曹操攻破鄴城的時候,打算將甄宓據為己有,卻被兒子曹丕捷足先登,隻能忍下這口氣,承認甄宓是自己的兒媳婦。
這種父子爭奪一女的事情,並不光彩,曹操肯定不願多談,孔融卻緊抓著不放,甚至用杜撰歷史的方式來嘲諷曹操,說出了武王伐紂之後,將妲己賜給周公這樣的言論,讓曹操惱怒不已。
但是因為孔融的聲望過高,曹操本身又理虧,隻能放過此事。
之後曹操遠征烏桓,卻因遇上雨季,使軍隊陷入了危機。
曹操發動這場戰爭,雖然初心僅是為了爭霸,卻也是在維護民族利益,而且他的士兵也是大漢的子民,這個時候,孔融給曹操上書,不僅沒有提供可行的建議,反而對曹操冷嘲熱諷,再次激怒了曹操。
但是當時的曹操,根本沒有精力處理孔融,於是再一次忍耐。
再一再二不再三,如果孔融就此收斂,估計曹操也沒有翻舊賬的心思。
可是,如果知道什麼叫見好就收,那也就不是孔融了。
所以在曹操為了供養軍隊,下令禁酒的時候,孔融又發話了,他質問曹操說,你認為酒是亡國之物,所以禁酒,那麼女人也是亡國之物,你怎麼不下令禁女人呢?
拋開他此言的價值觀不談,我們都知道,曹操好女色,而且曾經差點因女色而喪命,孔融此言簡直是找準了曹操的痛處戳。
以曹操的心性,再結合許攸和婁圭的結局,我們不難推測出,就算沒有賓客滿門一事引起曹操忌憚,孔融也難逃被殺的結局,隻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註》《後漢書》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