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諸葛亮是虛構,孫權也不是原創,真正鼻祖另有其人。《網路歷史》

諸葛亮草船借箭,婦孺皆知。

不過,資深三國迷都知道,在真實歷史中,草船借箭的原型並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

這還沒有刨到根兒,其實《三國演義》裡,在諸葛亮之前十六年,已經有人用船借過箭,那才是真正鼻祖,這估計隻有『發燒級』三國迷才知道了。

諸葛亮草船借箭時虛構的

孫權不是借箭,隻是平衡船隻

賣個關子,先說說孫權借箭。

裴松之引用《魏略》記載,『《孫》權乘大船來觀軍,公《曹操》使弓弩亂發,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嚴格地說,孫權並不是借箭,隻是因為船的一面受箭太多,船體傾斜沒法開了,孫權讓船轉向180度繼續受箭,然後等船的兩邊平衡後,再開船回營。

孫權的借箭過程,不是一次軍事行動,而是在軍事偵察過程中遇到的意外事件。

當然孫權膽子也是夠大的,在危急情況下,居然還能想出這樣的辦法。

危險也是夠危險的,如果曹操當時派船出擊的話,孫權的船在負重之下,船速肯定大受影響,說不定會被曹軍當場俘獲。

孫堅雖然借箭成功,但是孤軍深入,不幸被黃祖射殺

孫堅借箭,才是真正的軍事謀略

雖然正史中,孫權是用船借箭的原型。

但是,在《三國演義》裡,用船借箭真正的鼻祖另有其人。

他就是,孫堅。

比諸葛亮草船借箭整整早了16年《諸葛亮借箭是208年,孫堅借箭和他被射殺發生在192年同一年》。

《三國演義》第七回『袁紹磐河戰公孫,孫堅跨江擊劉表』寫道,孫堅興兵伐劉表,準備戰船進攻樊城。

劉表這一方派黃祖防守。

『黃祖伏弓弩手於江邊,見船傍岸,亂箭俱發。

《孫》堅令諸軍不可輕動,隻伏於船中來往誘之。

一連三日,船數十次傍岸。

黃祖軍隻顧放箭,箭已放盡。

《孫》堅卻拔船上所得之箭,約十數萬。

當日正值順風,《孫》堅令軍士一齊放箭。

岸上支吾不住,隻得退走』

以上就是孫堅借箭的原文。

這當中實實在在體現了孫堅的軍事謀略。

孫堅知道強攻樊城肯定不行,於是設法引誘黃祖放箭,數十次靠岸,但隻是讓兵士藏在船艙中,並不急著進攻。

這樣此消彼長《一連三日》,黃祖的箭越來越少,孫堅的箭越來越多。

最後,孫堅乘一天順風,命令軍士集中放箭,黃祖抵擋不住,隻能退走。

由此看來,孫堅的借箭謀略絲毫不亞於諸葛亮。

可惜,孫堅『輕佻果躁』《陳壽語》,孤身犯險追擊黃祖,被伏兵射殺。

諸葛亮草船借箭時,曹操為什麼不放火箭?

為什麼防守方不用火箭

當然,還有一個小問題,有不少三國迷經常問,為什麼防守方不用火箭?

如果都用火箭的話,不管是草船、木船,都會被火燒透,更別說借箭了。

原因很簡單,古代對火器的掌握並不像現代那麼方便。

尤其如果防守方也是在船上的話,稍有不慎,很容易把防守方的船也給點燃了。

曹操進攻江東,為避免北方兵士不習水戰的短板,還用鏈鎖把船連在一起,如果不慎著火的話,火勢就會蔓延到整個船隊,因此他們自然不敢輕易冒險用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