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打劉璋的時候《214年》,劉璋的兒子劉循在雒城擋住劉備一年多,還射死了軍師龐統。
可是,五十年後魏滅蜀時《263年》,曾經固若金湯的雒城卻完全沒有發揮作用,連一天都沒有擋住鄧艾,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關鍵時刻,諸葛瞻選擇了錯誤的防守重點,沒有堅守雒城,沒有與薑維聯手夾攻,沒有消滅孤軍深入的鄧艾,錯失蜀漢最後的機會。
魏滅蜀形勢圖
鄧艾孤軍深入,並不占優勢
不管薑維對漢中防禦的戰略是對是錯,但薑維畢竟成功地堅守劍閣,把鐘會的大軍擋在天險之外,因為糧草不濟,鐘會已經開始萌生撤兵之念。
鄧艾的偷渡陰平,雖然打破了僵局,但畢竟隻是孤軍深入
陰平小道是長達七百裡的無人之地,又山高谷深,險峻之處,連鄧艾本人都要裹著毛毯往下滾,途中兵源損耗自不用說。
雖然不會像《三國演義》所說,到達江油的鄧艾人馬隻有兩千人,但也不會多到哪裡去。
開戰之初,鄧艾統兵也就三萬人,交戰損耗+長途跋涉損耗+留兵防守,估計到達江油的鄧艾人馬,應該在一到兩萬人。
鄧艾孤軍深入蜀漢境內,孤掌難鳴,前有諸葛瞻、黃崇的蜀漢內線守軍,後有薑維統領的蜀漢外線守軍,如果諸葛瞻堅壁清野,隔絕鄧艾的糧食補給,同時死守一座堅城,伺機和薑維首尾對攻,很可能消滅鄧艾的孤軍。
這也許是蜀漢最後的機會。
諸葛瞻
諸葛瞻是個『軍事菜鳥』
可惜諸葛瞻這個軍事『菜鳥』,光有決死氣概,但毫無指揮章法。
諸葛瞻先是倉促領兵趕到涪縣,因為沒有及時占領險要之地,被鄧艾軍擊潰。
隨後,諸葛瞻退守綿竹,再次和鄧艾交戰。
兵敗,諸葛瞻、諸葛尚父子被殺。
從對綿竹戰鬥的一段描寫看《《三國志鄧艾傳》》,鄧艾也清楚知道自己的危險境地。
鄧忠《鄧艾兒子》、師纂《鄧艾司馬》進攻諸葛瞻被打退,都說不能再攻擊了,鄧艾不惜以把鄧忠、師纂砍頭為要挾,逼著他們再次出戰。
鄧艾說,『存亡之分,在此一舉』。
可見,鄧艾也很擔心孤軍深入,一旦前進不利,很可能腹背受敵,被『包餃子』。
鄧艾
雒城易守難攻,堪稱『防衛值100』
其實諸葛瞻沒必要倉促北上,有一個地方比涪縣、綿竹都更易於防守。
這個地方就是,雒城。
劉備打雒城打了一年多,拖延時日,損兵折將,可見雒城城高墻堅,易守難攻。
當時,劉備手下龐統《死於雒城》、法正都在,麾下還有魏延、黃忠,正處於攻擊能力最強的巔峰。
從另一個角度看,當年劉璋最強大的時候,派劉璜、冷苞、張任、鄧賢在涪縣抵禦劉備,沒有守住;劉璋讓李嚴統兵守綿竹,李嚴《被劉備認可的、懂軍事的人才》掂量綿竹守不住,也投降了。
可見雒城比涪縣、綿竹更適於堅守,堪稱『防衛值100』。
當然堅守還要輔之以堅壁清野,把老百姓、糧食都移走,讓鄧艾找不到人,找不到糧食,得不到補充,不斷被消耗、削弱。
這個辦法劉璋抵禦劉備時,也有劉璋的大臣曾經提議過。
薑維
堅守雒城三個月,戰局或許有大變化
只要諸葛瞻能夠堅守雒城三個月到半年,鄧艾的部隊會非常尷尬,進退兩難。
如果再加上鐘會的軍隊因為糧草不濟,不得不撤軍的話,薑維就有可能回過手來,收拾鄧艾的孤軍。
不會戰略撤退的人,就不會戰略進攻。
諸葛瞻的思維還停留在寸土必爭,節節防守的層面,沒有把蜀漢內線寶貴的有限力量用在刀刃上,錯失了蜀漢最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