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之戰發生於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此戰堪稱是決定北伐成敗的關鍵之戰,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先來看看戰前魏蜀兩國的局勢:自222年劉備兵敗夷陵和223年病逝白帝城後,蜀漢國力一落千丈,所以劉禪登基後諸葛亮忙於恢復國力和南征事宜,直到227年進駐漢中才開始著手準備重新對曹魏采取攻勢。
另外一方面自曹丕開始到曹叡登基,曹魏主要精力放在了東線和孫權作戰上,至於西線則疏於防守,隻是安排了一個能力不足的安西將軍夏侯楙鎮守長安總攬全局,所以諸葛亮兵出祁山短時間內隴右五郡中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紛紛投降,前來支援的雍州刺史郭淮和天水太守馬遵退守上邽,諸葛亮形勢一片大好。
不過曹魏反應速度很快,曹真和張郃等名將率主力迅速趕到西線,魏明帝曹叡也親赴長安坐鎮;諸葛亮對此早有準備,一方面他自己率主力圍困上邽,另外一方面派出趙雲和鄧芝作出從斜谷出兵的態勢,在箕谷成功吸引住了曹真的主力,曹真也不甘示弱在和趙雲對峙的同時派出張郃率兵直撲街亭而來。
街亭處於隴右五郡的核心區域,只要張郃突破街亭,曹魏的援軍就能由此源源不斷的進入隴右五郡,實力不如曹魏的諸葛亮隻有重新退回漢中;反過來如果蜀漢一方在街亭堵住張郃,曹魏的援軍就無法進入隴右,諸葛亮就可以從容擊潰得不到支援的郭淮和馬遵,並拿下其餘兩郡從而把整個隴右地區都收入囊中。
因此街亭的得失就成了雙方成敗的關鍵,當然鎮守街亭的主將也就成了重中之重,諸葛亮最終選定了謀略出眾卻無實際領兵經驗的參軍馬謖為主將、王平為副將前去鎮守街亭;街亭之戰的過程就不多說了,總之張郃一舉擊潰馬謖突入隴右,諸葛亮兵力分散隻能放棄已經到手的隴右三郡,全線撤軍退回漢中,第一次北伐功敗垂成。
蜀漢雖然人才積累不足,後期人才凋零,但是在諸葛亮時期其實還是有一些能征善戰、久經沙場的名將的,原本就輪不到馬謖去鎮守街亭,當時諸葛亮手中至少有兩位最佳人選,其中一個當仁不讓是魏延,那麼除了魏延,還有一人是誰?
我們一一來說一下。
先來看看蜀漢有哪些大將參與了第一次北伐?
主要有魏延、趙雲、吳懿、王平、鄧芝等人加上剛剛投降的薑維《或許還要加上一個馬岱》,至於演義中提到的廖化、張翼、張嶷等人其實主要是在諸葛亮死後才參與北伐的,當時他們基本都在地方任職,至少可以肯定第一次北伐他們沒有參加,所以真正能鎮守街亭的也就這些人選,我們一一來看看最佳人選有哪些?
首先排除趙雲和鄧芝,諸葛亮之所以能在箕谷成功的吸引住了曹真主力,關鍵的原因就在於趙雲,因為趙雲成名已久,加上一個鄧芝,由不得曹真不相信諸葛亮的主攻方向就在斜谷道,換成別人也許就達不到這種效果和目的。
其次是王平和薑維:薑維年紀輕輕又是剛剛投降,諸葛亮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派他去守街亭;王平其實是個合適的人選,可惜他當時級別實在不高,隻是個牙門將或裨將軍,如此重要的一個地方也不可能派一個牙門將去守,從級別看王平也隻能是出任副將;其餘和王平級別差不多戰後被處罰的張休、李盛、黃襲等人就更不可能了。
那麼就隻剩下魏延和吳懿,事實上這兩人恰恰就是鎮守街亭的最佳人選:魏延自然不必多說,他是首任漢中太守,他的『錯守諸圍』策略使得漢中數十年之內安然無恙,他當時是丞相府司馬兼涼州太守,況且他和張郃也算得上是老對手了,蜀漢眾將中其實沒有誰比他更適合擔任鎮守街亭的主將。
那麼為何說吳懿也是最佳人選之一呢?
吳懿《吳壹》是劉璋時期東州軍的代表人物之一,劉備入主益州後娶了他妹妹吳氏為妻《劉備登基後封吳氏為皇後》,吳懿在蜀漢歷任討逆將軍、護軍、關中都督等職,長期在軍中任職,有極為豐富的沙場作戰經驗,遠非紙上談兵的馬謖可比。
吳懿的能力並不差,他的成名之戰是兩年之後的230年曹真四路大軍伐蜀的陽溪之戰,此戰他和魏延主動深入雍涼境內作戰,兩人配合默契在兵力處於弱勢又是客場作戰的不利情形下,大破費曜和郭淮所部,戰後因功升為左將軍,楊戲在《季漢輔臣贊》對其不吝贊嘆:『車騎高勁,惟其泛愛,以弱制強,不陷危墜』可以說久經沙場的吳懿,是除魏延之外的第二人選,遠比馬謖更適合鎮守街亭,可惜諸葛亮卻棄之不用。
街亭之戰其實是在為諸葛亮擊敗郭淮和馬遵爭取時間,它的關鍵之處在守不在攻,只要把張郃堵在街亭之外就行,等到諸葛亮擊敗郭淮和馬遵後增援街亭,因為害怕諸葛亮會從陳倉渭水道出兵斷自己後路,所以那時的張郃除了撤退別無選擇《之前是因為有郭淮守住上邽,諸葛亮無法繞過上邽出陳倉》,所以鎮守街亭之人或許擊敗張郃有點難,但是僅僅守住街亭堵住張郃卻並沒有多難,這可能也是諸葛亮選中馬謖的原因之一,可惜的是馬謖實在不爭氣。
以魏延和吳懿的能力,不主動出擊只要守住街亭實在沒有多難,《三國志》記載:『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幾乎絕大部分人都建議諸葛亮派魏延或吳懿前去鎮守街亭,可惜諸葛亮不聽仍然以馬謖為主將,這才鑄成大錯,導致五次北伐中最有可能取得重大戰果的第一次北伐功敗垂成,實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