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把軍權交給楊儀,魏延被斬,楊儀自殺,其實是個大陰謀。《網路歷史》

諸葛亮在世時,荊州派主政,占據上風,諸葛亮憑借強大的個人威望,把內鬥掐死在搖籃中,集蜀漢軍政大權於身,集中火力幹革命。

毫無疑問,諸葛亮是個權臣,但他也是個品德高尚的權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沒有一件是為了個人私利,包括利用親征南蠻奪取李嚴兵權。

諸葛亮執政時期,文有楊儀,武有魏延。

楊儀在劉備在世時就是重臣,頗受劉備信重,後來因與尚書令劉巴不和被貶斥。

諸葛亮執掌大權後,再次啟用楊儀,無論南征北討,他都緊隨諸葛亮左右,參與軍隊部署、糧草籌備等軍旅事宜,並幹凈利落地處理得妥妥當當。

以至於後來,『軍戎節度,取辦於儀』。

楊儀成為諸葛亮最親信的人。

魏延的能力自不必說,從劉備在挑選漢中守將時不用張飛卻用魏延一事中就能看出來,而劉備看人之準是公認的。

但是,楊儀和魏延不和,二人經常爭得面紅耳赤,最激烈時魏延拔刀相向,楊儀則痛哭流涕賣可憐。

二人勢同水火。

對這種局面,諸葛亮也很頭疼,但他『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大多時候是和稀泥,不偏袒任何一方。

諸葛亮活著還好,能憑借個人威望壓住二人,但是他死了以後呢?

諸葛亮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

諸葛亮病逝前,將軍中大事托付給長史楊儀、護軍薑維、司馬費禕,令魏延斷後,被排除在權力核心之外。

魏延為人驕矜,哪能受得了這種安排,更不服楊儀在他之上。

諸葛亮死後,魏延果然不服,與楊儀刀兵相見。

天見可憐,魏延根本無心謀反,隻是不服楊儀,起兵作亂隻是私怨。

最終,魏延為楊儀指使的馬岱所殺,並遭夷滅三族。

蜀漢因內鬥折一員上將,

楊儀回朝後,自以為功勛卓著,又是荊州派元老,資歷又深,理所應當取代諸葛亮主持朝政。

誰知諸葛亮早已定下接班人,不是楊儀而是蔣琬。

後主劉禪降詔,以蔣琬為尚書令,不久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

而楊儀隻得到個中軍師職位,毫無軍權。

楊儀犯了一個和魏延一樣的錯誤,他自認為資歷比蔣琬長,能力比蔣琬強,憑什麼爬到自己頭上。

楊儀心有不滿,自然要發牢騷,但他發錯了對象,正好費禕來拜訪,楊儀憤懣之中,說了一番氣話:『當初丞相去世時,我如果領兵去投奔魏國,怎麼會落得今天的下場,真是後悔莫及!』

費禕辭別楊儀,立馬就寫密信向皇上舉報了他的悖逆言論。

楊儀被流放至漢嘉郡,但他依然上書為自己爭辯,換來的卻是牢獄之災。

楊儀不堪其辱,自殺身死。

以諸葛亮的智慧,不可能想象不到這種局面,隻有一種解釋,諸葛亮是有意而為之。

五丈原退兵時,先是委以楊儀重任,將魏延排除權力核心之外,逼反魏延,然後名正言順殺之;就在楊儀志得意滿時,又將蔣琬定為接班人,激起楊儀不滿,然後除之。

好一個完美的殺局。

我們可以想象,臨終時的諸葛亮是多麼的痛苦。

魏延和楊儀,這兩人哪個不是與他並肩多年的愛將、愛徒?

然而,當他意識到魏楊之爭將在他死後走向失控,甚至有可能毀掉蜀漢來之不易的團結局面時,就不得不痛下殺手,遺計蔣琬等人做局,將魏楊二人先後除掉,永絕後患。

不要怪諸葛亮狠心,為了國家大計,任何人都是可以舍棄的棋子,這是一位優秀政治家的本能,也是政治家的無奈,政治鬥爭就是這樣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