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說三國:三一九 詐降曹魏。《網路歷史》

吳永安三年《260年》,吳國都尉嚴密建議修建丹楊湖田,築浦裡塘。

吳景帝孫休詔令群臣商議此事,大家都認為消耗太多,而湖田難以造成,隻有衛將軍濮陽興認為可以建成。

於是,孫休下詔,征召各地軍民,前去建造。

由於工程巨大,耗資無數,士卒也有很多人死亡,百姓十分愁苦,都怨恨濮陽興。

吳國行使詐降計使慣了手,不時就要上演一出。

魏景元二年《261年》三月,吳將鄧由等人向襄陽太守胡烈詐降。

胡烈信以為真,上表報告情況,說:『吳國將領鄧由、李光等十八個營壘共同商定,準備歸順中國,並派使者送來人質,想讓我們的軍隊開到長江邊去迎取』

魏朝廷商議,認為鄧由等人如果真能投降魏國的話,必將使整個吳國震蕩,於是詔令鎮南將軍王基派出軍隊,直接到沮水去迎接。

王基懷疑其中有詐,派驛使快速送信給司馬昭,陳述鄧由等人的可疑情況。

王基分析說:『夷陵東西兩邊都是險要狹隘之地,竹木叢密茂盛,如果敵人突施襲擊,我軍無法施展,使不上勁。

如今正值春夏之交,弓弩受潮而柔軟無力,又正當降雨之後,農事繁忙。

如果廢棄農業生產,前去謀取很難得到的利益,這是危險的事情。

薑維趨進上邽,文欽占據壽春,都是因深入敵境求取利益,結果遭到全軍覆沒的結局,這是前事之鑒。

嘉平年間以來,多次發生內部危難,當今我們重中之重是要力求安定國家社稷,撫慰上下臣民,努力從事農業生產。

要安撫百姓,就不應當興師動眾以求外部利益』

因此,王基建議說:『此事應當進一步澄清查證,不要立即發重兵深入敵境去接應』

王基一連給司馬昭寫了好幾封信。

司馬昭看了來信,猶豫不定,命令已經上路的諸軍暫時停止前進,就地駐紮,等候新的命令。

王基又給司馬昭寫信說:『以前,漢高祖采納酈食其的意見,想要分封六國,但聽明白張良的謀略後,就迅速追回並銷毀了已刻之印。

我的謀慮短淺,實在無法與留侯張良相比,但也害怕襄陽之事會出現聽信酈食其之言的錯誤』

這裡解釋一下酈食其建議漢高祖劉邦分封六國,被張良否決一事。

公元前204年冬,西楚霸王項羽率軍將漢王劉邦圍困於滎陽,雙方交戰,僵持不下。

楚軍想法截斷了漢軍的糧食補給和軍援通道。

漢軍糧草匱乏,漸漸陷入危機,有些支撐不住了。

漢王劉邦大為焦急,詢問群臣有何良策。

謀士酈食其獻計說:『昔日商湯伐夏桀,把夏的後代封在杞。

武王伐紂,把紂的後代封於宋。

秦王失德棄義,侵伐諸侯,滅其社稷,讓這些諸侯的後代無立錐之地。

陛下如果能讓六國的後代復國,那麼六國的君臣和百姓必將對陛下感恩戴德,都會追隨於你,為你所用。

如此,陛下便能南向稱霸,楚人也隻得恭恭敬敬,斂衽而朝』

酈食其的這條計謀,看似有理,但隻顧眼前,不顧今後,埋下禍患,無異於飲鴆止渴。

劉邦病急亂投醫,不及細想,沒有意識到危害性,反而拍手稱贊,命人速速刻制印璽,好讓酈食其巡行各地,分封諸國。

就在這時,張良外出歸來,拜見劉邦。

劉邦一邊吃飯,一邊把酈食其提出的實行分封的策略講給張良聽。

講完後,劉邦面有得色,問張良:『你覺得此計如何?

張良卻是大驚失色,急聲問:『這是誰給陛下出的計策?

他嘆了口氣,有些沉痛地說:『如果照此行事,那就禍從天降了』

劉邦有些詫異,停下筷子,忙問:『為什麼?

張良伸手拿起酒桌上的一雙筷子,連比帶劃地講了起來。

他剖析了此計可能產生的八個禍患,重點有三:

第一,往昔商湯、周武王伐夏桀、殷紂後封其後代,是基於可以絕對控制,必要時還隨時可以出手,致對方於死地。

但現在劉邦分封六國後人,六國弱勢時也許還會聽從漢王的差遣,但發展壯大後,必然尾大不掉,重現秦以前諸國爭霸的局面。

第二,如果把土地都分封給六國後人,那麼現在跟隨劉邦的這些將士謀臣,必然各歸其主,分散到六國,到時劉邦就是光桿司令,怎麼去爭奪天下?

第三,六國就算復國,開國之初國力軟弱,必然擇強國依附,面對楚、漢相爭,以楚國的強大,閉著眼都知道他們會選擇誰,更別妄想楚國會向陛下稱臣了。

張良的這番分析,切中要害,字字珠璣,精妙至極,一千七百年之後,明代史學家李贄還情不自禁地贊嘆為『快論』。

劉邦聽了張良一番辨析,茅塞頓開,恍然大悟。

他把手中的筷子往桌上一扔,吐出在嘴裡嚼了一半的飯菜,以手拍桌,大罵酈食其:『臭儒生,差一點壞了老子的大事』

立即下令銷毀刻制好了的六國印璽,停止實施該計策,從而避免了一次重大戰略錯誤,為後來漢王朝統一中國減少了不少麻煩和阻力。

王基把這件事拿出來說,直指鄧由等人的歸降不靠譜,胡烈要求大張旗鼓地去迎接,有些類似當年酈食其的計謀,很有可能為魏國帶來巨大禍害。

這話說得就重了。

司馬昭思考再三,停止進兵,給王基回信說:『一般人處事大多選擇隱忍順從,很少能明確而詳盡地向我陳述實實在在的道理。

對你的忠愛,多次規勸曉喻,表示真誠的感謝。

現在就依照你來信的意思,已經停止了發兵』

到了約定日期,鄧由等人果然沒有前來投降。

魏景元二年《261年》四月二十四日,王基逝世,享年七十二歲,追贈司空,謚號景侯。

八月,魏元帝曹奐再次詔令司馬昭,像以前那樣晉升爵位,但司馬昭仍然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