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群臣進奏郭太後,說:『殿下聖德光耀國家,保佑國泰民安四方安寧。
可至今殿下的旨令仍隻稱為‘令’,與下邊的藩國王侯一樣。
請從今以後,殿下的令書一律改稱‘詔’,就像前代太後們臨朝親政的先例一樣』
二十一日,司馬昭上書,極力推辭先前所任的相國之職、晉公封號和九錫之禮。
皇太後下詔說:『有功不隱,這是《周易》之大義。
不過,成人之美,也是古代聖賢們所推崇的。
今天,我願意接受大將軍的意見,但要把這件事告知天下,以彰顯大將軍的美德』
太傅司馬孚上奏,要求捉拿曹髦被刺事件的主謀者。
司馬昭對自己這位叔叔沒轍,畢竟是長輩,不好過於逼迫。
而且,他也知道,死了一個皇帝,如果沒有任何交代,難以平息眾怒。
賈充是必須要保住的,那就隻有拿成倅、成濟兄弟開刀。
二十六日,司馬昭上書說:『高貴鄉公那天帶領他身邊的衛士和其他一些人,舉槍擂鼓向我的住處進攻。
我擔心我的士兵與他們交戰,便嚴令將士們不得對高貴鄉公有所傷害,違令者軍法從事。
騎兵都尉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濟沖入陣中,刺傷高貴鄉公,使他喪命。
我立即把成濟抓了起來,按軍法處置。
臣知道,作臣子的在君王面前除了以死效忠,再沒有別的選擇。
君讓臣死,臣引頸就戮才符合大義。
那天事變突然而至,災禍突然降臨,臣也不想作任何反抗,一切聽從天命,可是又考慮到事變的目的是要謀害皇太後,斷送江山社稷。
臣作為朝中輔政重臣,重要的職責還在於使國家安寧,否則即便盡忠死去,所應擔負的罪責不是更大麼?
所以倉促之間,臣欲效仿伊尹、周公等先賢,挺身而出以安定江山社稷。
但同時也一再告誡部下,不得傷著皇上。
可成濟不聽命令,沖入兵陣中逞兇,以致造成嚴重後果。
臣為此肝腸欲斷,後悔莫及,如果可以,真想就此一死了之。
法律規定,犯大逆不道罪行的人,其三族都要抄斬。
成濟兇戾悖逆,公開觸犯國家法律,罪不容誅。
請太後馬上下詔,逮捕成濟的家屬,送交廷尉,按罪行予以嚴懲』
郭太後閱書,下詔說:『法律上五刑之罪,沒有比不孝之罪更大的。
一般百姓家的兒子忤逆不孝,尚且還要告之於官府給予懲治,高貴鄉公這小子的所作所為算是君王嗎?
我婦道人家不太懂得大義,但我以為,成濟並不見得就是犯了大逆不道之罪。
然而大將軍既懇切陳詞,言語感人,我也就同意你的奏請。
同時也要把這件事通告四方,使天下人都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
成濟殺了曹髦,自以為立下大功,正信心滿滿地等著司馬昭的封賞,沒想到前來的卻是廷尉捕快。
成濟兄弟從夢中驚醒,衣服都顧不上穿,光著身子,爬上屋頂想逃。
眾捕快早就把成宅圍了個水泄不通,連個蒼蠅都飛不出去。
捕快高聲宣讀成濟兄弟罪狀,喝令他們下來投降。
成濟兄弟這才明白,自己成了司馬昭的替罪羊,於是大聲喊冤,大罵司馬昭。
捕頭哪容得他們胡言亂語,一聲令下,頓時飛箭如雨,成濟兄弟變成了刺蝟。
司馬昭認為王經不願向自己告密,與自己不是一條心,於是以『教唆聖上』、『離間重臣』的罪名,命令拘捕王經及其家屬,交付廷尉處置。
被抓的那天,王經向母親謝罪。
他的母親臉色不變,笑著回答說:『人誰能不死,怕隻怕不能死得其所。
為此事大家同死,沒什麼遺恨』
到被誅殺的那天,故吏向雄為之痛哭,悲哀之情感動了整個街市之人。
有意思的是,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篡魏建晉,成為晉武帝後,下詔說:『已故尚書王經,雖然身陷刑法,但是他堅守自己的志向值得嘉獎。
如今,他家門戶堙沒,朕常感到憐憫,賜王經之孫為郎中』
王沈因告密有功,被封為安平侯,食邑二千戶。
但王沈背主求榮,當時輿論多有指責。
賈充不但無事,在曹奐即位後,還進封安陽鄉侯,統領城外諸軍,加散騎常侍。
滿長武和孫佑遭到清算。
參軍王羨因為在閶闔門被滿長武和孫佑阻攔,耽誤了立功的機會,懷恨在心,在司馬昭面前進讒言。
滿長武的父親滿偉《滿寵之子》曾在隨司馬昭去壽春討伐諸葛誕時,走到許昌,借口生病,不願再往前走了。
司馬昭當時也沒多想,就同意他留在許昌養病。
誰知打完壽春,滿偉的病就好了,還跟著討伐部隊一起回到洛陽。
司馬昭這才知道,這是滿偉借故逃避,不支持自己討伐諸葛誕,心中有氣,但礙於滿偉的妹妹嫁給自己同母弟弟司馬幹,看在弟弟的面子上,沒去追究。
這下老賬新賬一起算,司馬昭決定給滿偉父子一點顏色看看。
他下令廷尉抓捕滿長武,審理問罪。
沒想到,滿長武竟在審問時被活活拷打致死。
滿偉受到兒子牽連,也被削職為庶民。
世人認為滿偉父子身為曹魏功臣滿寵的後代,落得如此下場,都為他們父子感到冤屈。
司馬昭對孫佑更是要下狠手,欲將其滅族。
從事中郎荀勖進諫說:『孫佑不讓安陽侯進門,確實應深受責備。
然而事情總有順心的不順心的,用刑輕重不能以喜怒為轉移。
成倅有罪,刑隻及於本人,而孫佑卻要全族誅滅,恐怕天下義士們會有所議論的』
司馬昭覺得有理,隻免去孫佑官職,貶為庶人,沒有連累其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