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死的最沒價值的武將, 若非一心求死, 或可改寫蜀漢歷史。《網路歷史》

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提起趙雲的武藝,大都會忍不住拍手叫絕,畢竟不是誰都能夠,在亂軍之中七進七出,還能取得斬將五十餘員的成就,並毫發無傷;不是誰都能夠在許褚、李典、於禁的夾攻之下,迅速突圍而出;更不是誰都能夠將高覽、朱然這樣的名將,一槍刺於馬下,在古稀之年力戰韓德五父子。

可能很多人,都曾在心中暗暗腦補,如果蜀漢再多幾個像趙雲這樣的猛將,或許不會那樣輕易的滅亡吧?

不過,如果我們細讀小說,就會發現滅蜀之戰的時候,劉禪麾下並非沒有勇比趙雲的猛將,而且還不止一個——當初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趙雲曾與薑維交手,最終兩手誰也沒有奈何的了誰,趙雲甚至在評價薑維的時候,提到『想不到此間竟也有這般人才』,也就是說,薑維本身的武藝,是與趙雲相當的。

而到了蜀漢末期,薑維親自主持北伐時,曾與鄧艾的兒子鄧忠戰平,滅蜀之戰的時候,諸葛亮的孫子諸葛尚,則戰退了有師篡相助的鄧忠。

也就是說,諸葛尚的武藝,是強過晚年的薑維的,由此我們不難推斷出,他的武藝,應該也不會比趙雲遜色多少。

滅蜀之戰的時候,薑維遠在劍閣,抵禦鐘會,一時無暇分身,諸葛尚卻是跟隨父親諸葛瞻,與鄧艾交過手的。

隻不過,諸葛瞻最終敗亡,諸葛尚也一心求死,最終沖進亂軍之中,力戰而亡。

說到此處,也許有很多讀者,會為諸葛尚的忠義動容,覺得一個十七歲的小小少年,能夠在國難當頭之時,寧死不降,是一件非常令人敬佩的事情。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其實諸葛尚的死,非常沒有價值,如果他並非一心求死,很可能有機會扭轉局勢,避免蜀漢就此亡國。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我們都知道,劉禪最終選擇投降,並不是因為,他樂意當一個亡國奴,而是因為當時的成都城內,沒有正規的軍隊,也沒有猛將,根本守不住,所以他當時,要麼逃往南中或東吳,要麼向曹魏投降,沒有其他的選擇。

但是,成都作為蜀漢的都城,就算沒有正規軍隊,也是有預備軍的,因此這個時候,最關鍵的是,他身邊缺乏一個真正驍勇,又值得信任的猛將。

諸葛尚的能力、出身,以及本身的忠義,都是符合條件的,因此,如果他意識到綿竹的敗勢時,便選擇逃回成都,甚至在諸葛瞻陣亡時才啟程返回,蜀漢都還是有一線生機的。

可惜的是,他並沒有這樣做,反而選擇了自殺式的沖鋒,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使鄧艾的進軍之路,再也沒有了阻礙。

兵臨成都城下時,面對的也僅是一群文官,外加一個怯懦的皇帝,蜀漢的亡國之勢,再也沒有挽回的可能。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不承認,諸葛尚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用自己的命,換了幾個普通士卒的性命,是完全得不償失的。

通過這件事,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那就是面臨絕境的時候,不要輕易的放棄自己,留得青山在,才有逆轉乾坤的可能性。